《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52页).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报告对变量客观赋权并计算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2019年相比,提高2.04。其中,金融知识平均得分为65.21,金融行为平均得分为73.9,金融态度平均得分为78.12,金融技能平均得分为71.26(见图)。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群体金融素养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从年龄维度看,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分布呈现倒“U”型。30-40岁群体金融素乔取尚,平均万乃67.56;18-30岁?群体得分66.64,得分最低的为60岁以上的群体,平均得分63.61。从学历维度看,学历越高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金融素养水平与学历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
2、最高,平均得分70.29,小学及以下学历消费者平均得分60.67。从收入维度看,中低收入组中,收入越高,金融素养水平越高,但最高档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并非是最高的,月收入在1万-2万的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最高,平均得分70.28,在2000元以下消费者平均得分最低,为61.01。从职业维度看,全职工作的消费者金融素荞水平最高,平均得分68.72,暂时没有工作的金融消费者平均得分最低,为61.14。从性别维度看,两者没有明显差别,男性金融素养平均分66.98,女性金融素养平均分66.63。从城乡维度看,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城镇地区金融消费者平均得分为68.06,比农村地区高3
3、.45分,其中金融知识方面的差异最大,农村地区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得分61.13,比城镇地区低6.41分。从地区维度看(见图),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东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最高,平均分为68.39,比西部地区(最低)高3.15分,中部地区为66.7分,略高于东北地区的66.21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报告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三个维度对44个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指标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选取货币的时间价值、单利计算、投资分散化原理、风险收益关系等4个指标衡量金融知识,选取收支管理、按时还款、购买保险等3个指标衡量金融行为,金融态度指标选取储蓄倾向来衡
4、量(即更加偏好长期而非短期),对每个指标赋予100 分,取平均值计算出金融素养得分并进行排名。总的来看,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综合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G20国家中排名较好。其中,在金融知识方面,我国消费者在利率计算方面优势明显,在投资分散化原理及风险收益关系的理解上存在不足;在金融行为方面,我国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和按时还款方面表现突出,但在购买保险产品方面较为薄弱;在金融态度方面,我国消费者具有明显优势。从金融态度看,我国金融消费者在应急储蓄方面具有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消费者的财务韧性是一次考验,报百将豕史的Mr陌雷心穴乐她的储芳行生,作为考察指标,观察金融消费者是否会将长期主义态
5、度转化为实质性的储蓄行为,提高自身应对不可预期财务冲击的能力。结果显示,找国消贺首仕巴Tf刀出)遥领先,78.41%的金融消费者能够应对相当于三个月收人的M怎文出。乃保持找国金融态度方面的优势,弥补金融知识短权,提开公众欢的整1体金础系亦小一女里视对青少年的金融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态度和意识。从金融知识看,消费者对分散化投资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仅有48.37%的受访者能够正确认识到投资单一股票的风险要比股票型基金大,与2019年相比,这一准确率下降了9.71个百分点。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金融投资的收益预期呈现非理性特征,在有金融投资行为的群体中,仅有28.23%的受访者的
6、收益预期在5%以内,且中青年群体的非理性程度更大。非理性的投资预期可能会导致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典型例子是羊群效应),可能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从数字金融使用看,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首选手机支付,但物理意义上的现金仍然是大部分受访者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且消费者很难接受拒收现金现象的发生。最近两年77.02%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手机进行付款,71.32%使用过现金进行支付。现金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场景,83.40%的受访者表示最经常支付的金额在500元以下。在商家拒收现金方面,使用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