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国际-碳三项目强化化工端新材料新能源转型在即-210829(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化国际-碳三项目强化化工端新材料新能源转型在即-210829(54页).pdf(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环氧丙烷下游主要为聚醚及丙二醇,需求平稳增长。环氧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当前七成以上消费集中在聚醚多元醇领域,另外还应用于丙二醇、碳酸二甲酯(DMC)、醇醚等精细化工品生产。2020 年中国聚醚表观消费量达 328.2 万吨,同比+7%,未来聚醚多元醇集中扩能,拉动环氧丙烷需求平稳增长。环保趋严背景下,传统氯醇法逐渐退出。据卓创资讯,2020年国内环氧丙烷产能达320.7万吨,2025年产能将增至 966.7万吨,复合增速为 24.7%。目前氯醇法占比高达五成以上,尽管环氧丙烷产能不断增加,甚至面临由供需平衡逐步转向供应略过剩的风险,但受环境政策影响,氯醇法本身“高污染、高耗能”,生
2、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渣难处理,使得这部分产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产能面临淘汰。继山东永大年产5万吨氯醇工艺装置淘汰后,年内金浦锦湖8万吨/年氯醇法装置关停,石大胜华装置产能由7万吨/年下降至4万吨/年。2020年氯醇法产能降至163.2万吨,占国内总产能 51%,同比下降2个pct。由于疫情导致2020年上半年环氧丙烷平均利润较低,仅有836元/吨,下半年利润恢复,达5466元/吨,2020 年平均利润为3151元/吨。2021年上半年环氧丙烷平均利润达6794元/吨,同比增加712.9%。中化国际增产40万吨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规模技术均国内领先。公司碳三项目规划建设年产40 万吨直接氧
3、化法环氧丙烷装置及配套设备,顺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作为国家鼓励类工艺,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能够克服氯醇法设备腐蚀严重,废液、废渣多的缺点,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生产过程中只生成环氧丙烷和水,原料和辅助助剂可以循环使用,原材料和能耗较低,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另外直接氧化法工艺包昂贵且获取较为困难,有较高的进入门槛,设备建成投产后,中化国际产能规模和技术将处国内领先地位。新能源推广背景下,DMC成为需求亮点。DMC产品用途广泛,下游涵盖塑料、农药、医药以及汽车、储能等领域,工艺包括酯交换法、甲醇痰基法氧化法和尿素醇解法。目前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在DMC下游应用中的占比已达30
4、%,纯度较低工业级DMC主要应用于传统下游及PC,而锂电池电解液则需要更高纯度的电池级DMC。目前电池级DMC 的供应商主要有石大胜华(7.5万吨/年)、奥克股份(2万吨/年)等,未来即将进入的有新宙邦、中化泉州、浙石化、华鲁恒升等,未来3-5年国内碳酸酯系列产品的新建项目产能超过400万吨/年,将成为环氧丙烷的新增需求。环氧树脂产能扩大,上游环氧氯丙烷(简称ECH)需求增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ECH生产消费国,ECH下游市场消费应用很多,包括环氧树脂、TGIC、阳离子醚化剂、医药中间体等。环氧树脂占比最高,约占ECH消费总量的87%,市场消费高度集中导致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了ECH 的需求走向,国内环氧树脂产能168.8万吨,规划新增达134.8万吨,对ECH需求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