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碳监测篇碳监测蓄势待发市场空间广阔-210822(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碳监测篇碳监测蓄势待发市场空间广阔-210822(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我国可依托现有烟气CEMS系统稳步推进碳监测生态环境部成立碳监测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部在碳监测方面已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碳监测工作组目前从排放源监测、环境浓度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以及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等4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排放源监测:政府层面发布了CO2、CH4、烟气流量等指标的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持续推动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统一监测评价;企业层面,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依托废气自动监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等相关工作基础,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前期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环境浓度监测:我国自2008年起陆续建成16个国家背景监测站,其中11个站点能实时监测CO2和CH4,部分背景站还开展了N2O监测。在具备条件的福建武夷山、四川海螺沟、青海门源、山东长岛、内蒙古呼伦贝尔等5个站点完成了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升级改造,改造后CO2、CH4监测精度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针对全球本底观测提出的要求。此外,2011-2015年在31个省会城市开展了城市尺度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依靠现有生态监测业务体系,一是建立了土地生态类型及变化监测业务;二是探索开展生态地面监测。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植被最大的碳库,储存了超过一半的碳,因此碳汇监测优先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