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火电产业与发展机会研究报告(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火电产业与发展机会研究报告(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碳中和大方针下,龙头电煤企业也纷纷在寻求发力点和转型点,向新能源等方向转型的意愿强烈。为了应对碳中和政策,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拓宽业务。首先,发展高端煤化工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能耗降低;其次,自主经营光伏、风电等产业链的业务;再次,股权投资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增强自身企业品牌实力;最后部分企业开始进军氢能源、储能等领域,以实现业务转型。例如,中国神华出资 40 亿元参与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参与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项目;陕西煤业百亿投资持股隆基股份、赣锋锂业等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兖州煤业致力于氢能源的转型,涉及制氢、储氢、加氢、氢能源燃料电池、氢能整车等环节。总之,当前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于
2、技术突破和转型。可以说,在 2050 年前,煤炭仍为重要能源。30 年时间内,煤炭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转型发展仍未可知,碳交易的发展及成熟为煤炭产业发展可能提供着重大空间。火电产业定价机制及发展机会 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及火电企业盈利情况 盈利因素方面,影响火电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是发电量、上网电价和燃料价格。火电发电量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用电需求和水电发电量。水电是我国第二大主力电源,水电发电量提升可能导致火电发电空间受到挤压,反之亦然。我国火电上网电价目前主要有标杆上网电价和市场化电价两种类型。2014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
3、143009 号),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发电机组施行不同的上网电价政策。全国多个省(区,市)陆续制定或调整了自己的气电上网电价政策。其中,除了最早执行两部制电价的上海(2012 年开始)、浙江(2015 年开始)以外,江苏、河南也从 2019 年起执行两部制电价。2019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规20191658 号),取消 2004 年以来建立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提出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现执行标杆上网电价的燃煤发电电量,具备市场交易条件的,具体上网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场外双边协商或场内集中竞价(含挂牌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并以年度合同等中长期合同为主确定;暂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或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用电对应的电量,仍按基准价执行。燃煤发电电量中已按市场化交易规则形成上网电价的,继续按现行市场化规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