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系列研究七: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系列研究七: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14页).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绿色金融体系其他产品也均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除绿色衍生品外,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也有其他相关领域值得关注。2016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搭建了制度框架。其中明确,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绿色信贷是我国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绿色金融品种。早在
2、 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把支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作为银行贷款考虑的因素之一。2012 年原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建设、流程管理、信息披露作出详细规定。2013 年,原银监会制定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2018 年,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建立了绿色信贷相关统计制度。2020 年 7 月,银保监会印发绿色融资专项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绿色信贷进一步扩充到绿色融资。人民银行自2018年起按季度披露绿色贷款数据,根据央行的统计1,2018至2020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从 8.
3、23 万亿元增加到 11.95 万亿元,2020 年末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分行业看,2018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 3.66 和 2.61 万亿,2020 年末两者余额分别为 3.62 万亿元和 3.51 万亿元,两行业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比重约 2/3。目前国内关于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包括人民银行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与银保监会绿色融资专项统计制度,两者统计口径在核电、新能源整车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绿色航运等具体产业上存在差异。银保监会(原银监会)的绿色信贷数据从2013 年开始披露;人民银行绿色贷款数据从 2018 年开始按季度披露。由于银保监会在2018年底之后只披露了21 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我们在这里使用人民银行 2018 年后披露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