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深度报告:继多元化霸业开双赛道宏图-180628(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集团-深度报告:继多元化霸业开双赛道宏图-180628(49页).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区域需求未成熟,经济发展不足。由于中前期全球化的成功经验使惠而浦高度信心膨胀,过快照搬地投资中国与非洲,但对应家庭收入尚未能与企业战略接轨,导致对区域预估性错误,实际市场放量偏低。事实上,中国直到 2000-2011 年间才进入家电飞速发展期。 同期过于庞大的扩张方向,导致对区域现状探究不足,决策失误。以中国市场为例分析失败原因:1)对中国市场不熟悉,定位有氟冰箱出现偏差,造成产品落后;2)管理层混乱,舍弃中国公司原有销售渠道而盲目自建销售网络,导致成本过高,扩张受阻;3)国内竞争者的快速模仿和强大竞争能力,这也造就了今日的中国家电三巨头。 同时,惠而浦的快速收购战略对自身盈利能力也造成了负面
2、影响。其过快的、过高强度的收购操作对惠而浦财务造成极大压力,而收购之后同时对多区域企业的产线扩张、产品调整及渠道拓展等,导致成本的大幅上涨,盈利能力下滑甚至亏损。这之后的故事是,随着中国白电史诗级崛起,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导火索后,惠而浦在全球的白电老大地位逐渐被取代。2009 年冰箱被海尔超越,2012 年更是整个大家电行业均被中国龙头超越。昔日以快速扩张著称的国际龙头,最终也失势于扩张速度上。但惠而浦全球化中前期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快速进入市场的合资并购战略,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惠而浦在合资并购期间,通过建立品牌多样化快速开发市场。早在 1957 年进入巴西时,惠而浦就开始持有当地品牌。随
3、着全球化推进,惠而浦通过持有各地品牌,短时间内集成海外资源,从而大幅减少开拓成本和风险,实现快速扩张。多品牌差异化价格定位,协同促进市场覆盖。惠而浦通过多品牌定位覆盖各价格区间的消费者人群,避免消费者对主品牌的冲击损失。如在北美,KitchenAid 定位高端市场,Whirlpool 为中端主力市场,Roper 则覆盖低端市场,从而实现市场占有率最大化。至今惠而浦已形成了 Whirlpool、Maytag 和 KitchenAid 三大全球化品牌构建下,多区域性品牌局部发展的品牌架构。通过全球化品牌构建企业价值并确保客户忠诚度,而区域性品牌则维护原有客户、渠道并快速开拓市场。惠而浦极强的品牌驾驭能力,促使其在北美、欧洲、巴西、印度市场获得成功,除欧洲外是以上区域市占率均达第一,欧洲份额也稳居第 2-3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