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035年的中国经济:以七普数据为基础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20210526(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2035年的中国经济:以七普数据为基础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20210526(16页).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该指标对我们预判 2020-2030 年的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含义:一是如果我们把该指标作为中国真实城市化率的合理度量,那么从该指标来看,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晚期,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基本会结束,或者至少会大幅放慢。就业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逐步超过日本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考虑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处在回落趋势之中,而劳动年龄人口中在城市经济部门工作的比例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该水平上继续维持此前城市化的速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从外出农民工以及移民等相关人口数据来看,面对劳动力人口数量的走弱,我国未来难以通过境内外劳动力的转移来进行对冲。总结而言,在七普数据
2、的基础上,我们将最近 20 年中国人口的统计特征,与经济转型类似时期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亚经济体在人口变化模式上高度相似,但在变化时点上,中国却相对领先 10-15 年。这意味着在可比的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人口的总体特征演化得更为后期,即表现为出生率低迷、死亡率走高、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应趋弱、城市化进程放缓等。若以东亚经济体人口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作为参照,预计中国人口总量将在未来 10 年出现负增长,而这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 10-15 年中国的经济表现。考虑到中国的女性占比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即使中国的生育率与转型同期的日韩持平,相应的新生儿占比、即出生率也会相对较低。而生育率和出生率的持续走低会进而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如图 7 所示,从转型时期少儿人口(0-14 岁)占比情况来看,东亚经济体均出现了持续下滑。其中,韩国下降幅度最大,在近 40 年时间里,其少儿人口占比从 37%滑落至 13%,且始终保持了较为陡峭的下降斜率。中国少儿人口占比虽然整体低于其他东亚经济体,但在转型后的 10 年里基本保持了稳定,与日本较为相似;并且,如果使用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起 2010 年, 2020 年我国少儿人口占比上升了 1.35 个百分点,达到 17.95%,这或与我国在转型时期较为稳定的生育率以及近年来的鼓励生育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