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初心行稳致远嫁接时代新使命-210723(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初心行稳致远嫁接时代新使命-210723(38页).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民办中职招生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地位。中职方面,自 2013 年起,民办中职的招生规模和占中职总招生数的比例均有提升,从 73.2 万(10.8%)增长至 90.0 万人(15.0%)。高职方面,2013 年起民办招生数和占比分别稳定在 80 万人和 23%上下,2019 年受扩招政策影响,招生数创新高、达到 108.8 万人,占高职总招生数的 22.5%。短期内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受二胎政策影响,预计中职招生峰值将在 2029 年出现。我们预计 2021 年中职招生 621.6 万人,且维持上升趋势直至 2029 年达到峰值 844.4 万人,8 年CAGR3.9%。其后招生规模开始下降
2、,至 2034 年达 754.2 万人,主要因为二胎红利消退、出生人口降低。高教方面,预计 2021 年高职和本科分别招生 526.5 和 436.3 万人,至 2025 年分别增长至 534.3 和 445.1 万人,4 年 CAGR 分别为 0.4%和 0.5%。2030 年高职和本科招生数分别达到657.3 和 456.4 万人,2025-2030 年的 5 年 CAGR 为 4.2%和 0.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职教升学路径打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长期而言,学校学额供给超过学生需求,教学质量差的院校将被淘汰,职业学历教育向优质发展,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在这里引用王广州
3、 21 年 1 月发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公共政策应对的研究,未来的出生人口规模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在 2030 年、2035 年、2040 年以及 2050 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将下降到 1016 万、995 万、1013 万以及 873 万。中国低生育水平所导致的受教育人口规模变动逐渐传递到中职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规模,假设可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同”,则中职报名人数将在长期下降至 500 万人以下,本可容纳 600+万人招生规模的中职院校将出现“产能过剩”,生源将向优质院校聚集。高职招生数则降至约 400 万人,同样面对“质量为上”的办学转型。学历升学为主赛道,职业培训空间具有分散性。
4、学历教育所获得的文凭为刚性需求,是人群求学和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实现一次就业。职业教育主要满足学历获取后的就业切换和现在职位的技能提升,因此需求的品类更多样,需求也更加分散。因此从空间可测性的角度来看,职业培训空间缺乏明确的行业锚定。IT、烹饪和汽修为三大主流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可标准化、产出可验证性。岗位自身性质上,实践性强、理论型弱的岗位看重就业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较少关注其对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培训结果上,工作任务的成果产出可被相应的岗位标准客观评价,因此可及时得到验证,比如反映在处理能力、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培训内容上,标准化结果导向决定了同一细分赛道中培训内容设计存在一定同质性、可规模化复制。一次学历就业仍是劳动力市场主流供给,二次就业空间难以准确测算。以 IT 行业为例,2013 至2020 年我国 IT 从业人数从 470 万人增长至 705 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相关专业毕业生方面,专科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 40.9 万,本科按照比例测算 45.8 万,由此测算总毕业生数在 2019年达到 86.7 万人,数量上占从业人员总规模超 10%,可满足每年新增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