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知识产权白皮书(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凡: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知识产权白皮书(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然而目前,多传感器在融合方面仍旧存在以下问题:l)硬件层面,数量要足够,也就是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都要配备,才能够保证信息获取充分且有冗余;2)软件层面,算法要足够优化,数据处理速度要够快,且容错性要好,才能保证最终决策的快速性和正确性。但总体而言,多传感器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在算法上,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谁掌握了核心算法,谁将有可能占据该领域席位。国内自主车企如吉利汽车、蔚来汽车、拜腾汽车等都顺应自动驾驶发展的浪潮,发布自动驾驶规划。国内规划与国外相比,大部分车企选择“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融合方案,仅少数方案预留或安装激光雷达位置,如蔚来汽车应用NIO Pilot 硬件系统,采用了雷达+
2、摄像头的.360度感知方案,包括1个三目前向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车内驾驶状态检测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融合得越好,自动驾驶汽车也会越安全。因此传感器融合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机会来提出新思路和创新方式来改进传感器融合。随着国家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大力支持,各厂家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其中与生产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专利也成为了有效的武器和盾牌。针对感知系统的各项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申请人、授权率等趋势进行分析,了解现在感知系统专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对2000年后全球感知系统技术的申请趋势进行统计,从2010年到2017年申请量大量增加,这与政府对自动驾驶大力支持的结果,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投入到技术研发,并对自身技术进行相应保护的趋势相吻合。此外2018年申请量的下降,可能与汽车行业影响有关,由于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对于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减少。2019年申请数量减少较多,由于申请日和公开日的时间差最长有十八个月,可能部分数据未被公开导致2019年申请量有了较大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