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2023老龄化加速时代的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和性别平等研究报告(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ES:2023老龄化加速时代的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和性别平等研究报告(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老龄化加速时代的老年护理事业老龄化加速时代的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和性别平等发展和性别平等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金一虹金一虹 2023 年年 8 月月 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ES)上海代表处 与南京师范大学(NNU)金陵女子学院 合作的中德项目 护理工作及性别平等目录 1.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老年护理业面临的挑战.1 1.1.老年护理“问题化”的背景.1 1.1.1.老龄化持续加速和“少子老龄化”常态化.1 1.1.2.老龄化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和农村养老之困.2 1.1.3.“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之忧.2 1.2.供需失衡的老年“照护赤字”.3 1.2.1
2、.伴随高龄化的老龄化使老年照护需求日增.3 1.2.2.养老服务系统的有效供给不足.3 1.2.3.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5 2.中国式养老模式的理想构型及演进.6 3.老年护理服务:现实困境及改变.7 3.1 为何老年护理员短缺的难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7 3.1.1.老年护理员队伍的结构特点.7 3.1.2.老年护理员的不利工作状况与保障缺失.8 3.2.国家对增加养老照护劳动供给的措施.9 3.2.1.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位变化:准入制从制定到取消.9 3.2.2.“开闸放水”: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流入.10 3.2.3.激发“新动力”:培养养老服务的新生力量.10 3.2.4.管理模
3、式创新,创造养老护理人才的新激励机制.10 4.老年护理事业发展中的性别平等与公平问题.11 4.1.为什么在养老护理员队伍中,普遍以女性、外来流动人员、年长者为主?.11 4.2.市场的“雇佣偏好”和不友好的工作环境.12 4.3.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新动力”:务实的选择和后忧.12 4.4.被固化的职业性别隔离与“低素质”的身份符号.13 5.结语:“要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也要让养老护理人员有尊严地工作”.14 5.1.从制度层面为老年护理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保障.14 5.2.给一线从事老年护理的工作人员以职业提升空间.14 5.3.生产/再生产劳动的价值层面需要重大观念变革.14 5.4.
4、打破职业的性别隔离,在照护劳动领域建立性别相对均衡的分工模式.15 6.参考文献:.16 FRIEDRICH-EBERT-STIFTUNG SHANGHAI|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 1 1.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老年护理业面临的挑战 1.1.老年护理“问题化”的背景 今天在中国,任何与养老议题有关的讨论,都无法回避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和深化的严峻现实,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1.老龄化持续加速和“少子老龄化”的常态化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自 2000 年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元年”,此后 20 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一直在延续。与 2000 年相比
5、,2022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2 年间,从 6.96%上升到 14.9%。65 岁以上人口超过了 2 亿(参见图 1)。图 1:2000-2021 年中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2000-2021 年相关统计数据 中国虽然进入老龄化较晚,但属于“快速上升型”,近 10 年来老龄化增速已超过当前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日本,且如国家卫健委近日指出的,“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比日本更剧烈更迅速的人口老龄化很可能将发生在中国”(陶涛、王楠麟、张会平,2019),老龄化形势严峻。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 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 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中国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2000 年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 6.96%,故有人口学者称 2000 年为中国“老龄化元年”。见国家卫健委党组: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求是杂志,2022(15)FRIEDRICH-EBERT-STIFTUNG SHANGHAI|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 2 1.1.2.老龄化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和农村养老之困 从官方披露数据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口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却比城镇地区更高。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因为农村无论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