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进化论:10组数据读懂七普数据之变(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进化论:10组数据读懂七普数据之变(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反映人口的再生产状况,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动情况。从总量上看,“七普”与“六普”相比,也就是说与 2010年相比,16 至 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4000 多万人。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还是较大。宁吉喆表示,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为 8.8 亿,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分省份来看,15-59 岁人口比重在 65%以上的省份有 13 个,排名前三的是广东、北京和浙江;在 60%-65%之间的省份有 15 个;在 60%以下的省份有 3 个,分别是河北、广西以及河南,这当中,河南占比最低,仅为 58.79%。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
2、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 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 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0 年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 18.7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13.50%;与 2010年相比,分别上升 5.44、4.63 个百分点。分省份来看,2010 年,全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是重庆,为 11.72%。广东、西藏、青海、宁夏、新疆 5 省尚未进入老龄化。而到 2020 年,除西藏以外,其余 30 个省份均已进入老龄化,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
3、天津及湖北等 12 个省份,更是在过去 10 年间集体迈入深度老龄化。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根据“0-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计算抚养比,可以反映出劳动人口“上养老、下育幼”的负担。比例越高,代表劳动人口压力越大。从全国来看,总抚养比从 2010 年的 34.28%提高到 2020 年 45.88%,这意味着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儿童、老年人从 34.28 人增加到 45.88 人。其中,少儿抚养比从 22.3%上升到 26.19%,老年抚养比从 11.98%上升到 19.69%。具体看各省份,根据七人普数据计算可知,河南、广西、贵州、湖南、安徽、河北、山东、江西、四川、重庆总抚养比位列前十。除河北、山东外,均为中西部省份。在养老负担方面,重庆、四川、辽宁的老年抚养比分别是 25.49%、25.28%和 24.38%,排名前三,相当于 4 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 1 名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论儿童抚养比,贵州、广西、河南、西藏、江西等 5 个省份儿童抚养比都在 33%以上,3 个劳动人口抚养 1 个儿童,也算是“甜蜜的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