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德环境研究与咨询中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与“十四五”电力规划(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尔德环境研究与咨询中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与“十四五”电力规划(41页).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为了充分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设定的2度目标要求世界各国共同持续、广泛和深度脱碳。由于温室气体所具有的累积性、同质性和全源性等特点,从现在开始至目标年,世界各国和各行业都需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减排措施。自从巴黎协定签订以来,国际社会已对有关2C和1.5C温升控制目标下的各种情景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其中也包括2度和1.5度目标下中国实现国家自主减排目标,以及其他情景的大量讨论。这些方案分析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性、社会经济成本、按行业减排的方法、关键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发展目标的协同等重要方面。如何设定中国的排放预算,涉及到主观判断以及各种价值标准。这些价值标准应包括对排放权的分配或者对
2、减排义务的分配 (Lyer et al., 2017)。这种分配可能是明确的或者是隐性的。比如,基于相同效率原则,力图实现各个地区减排成本一致的减排方案,就是一种隐性的分配方案。我们需要强调,减排发生的地区,不一定应该是承担减排成本的地区。另外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显性分配方案,例如基于历史责任的累积人均排放相同、GDP产出贡献相同、努力程度可比(以减排成本衡量)等。由于在降尺度的某些环节涉及到减排责任分配的价值标准,因此这一过程不能完全以定量解析的方式进行推导。这一过程可能是有争议的、基于规范标准的(normative)或主观的。例如,如何将抽象的公平与公正原则阐释为定量的减排责任分配标准,会对
3、这一过程产生较大影响。IPCC报告(2014)总结了各种分配体系所采用的原则,其中包括相同责任、相同能力、平等和相同成本效益等方面。该报告由此得出的亚洲(主体是中国)的“排放空间” 处在很大区间范围内。在另外一些分配原则下 (Hhne et al., 2014),1.5度情景下的碳预算大大减少。Molina et al. (2020)的模拟显示,如果中国能够积极行动减排,那么中国将很可能引领其他国家积极行动,亦有可能促成积极的共同减排协议。为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得出中国电力行业的“约束”,我们自上而下进行推导。也就是说,我们从长期目标降尺度到年度路径,从世界降尺度到中国,从整个经济降尺度到单一电力部门。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最终建立名为“协调的2020-2030年中国煤电路径”(CompatibleChina Coal Power Pathways 2020-2030)作为煤电发展的约束。考虑到这些复杂的因素,我们将尽量明确假设条件,并具有可控制的复杂度。对于不同国家和行业之间基于各种价值标准的减排责任分配的模拟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