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家政工经验总结报告:边缘女工的充权与倡导-160907(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施会家政工经验总结报告:边缘女工的充权与倡导-160907(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家政工社群工作的模式伙伴社群工作的开展以前期外展工作或者调研为基础,不同的伙伴针对其社群对象的不同特征,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项目策略,以有效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针对性、有效率匹配项目资源。在社群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家政工的充权、骨干与自组织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建立或是重建家政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如背景所述,家政工社群既有来自城市的下岗女工,也有来自于农村的打工者,农村打工者又可分为跨地区流动的和近郊入城工作。以下选取了面对不同来源或是特定工作环境的家政工开展各有特色的项目工作。西安本地家政工社群状况西安在20世纪末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社会转型前的工人队伍中,女工只占工人总人数的 37%,但在下岗人数
2、中,女工就占到60%的比例。下岗女工不仅要承受来自家庭生活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的压力,还要面对再就业困难、自我意识下降、社会资源缺失、家庭婚姻困难等方面的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一群体教育水平的不足,她们只能进入教育程度要求不高的非正规就业领域,尤其以家政工工作为其再就业的主体,据非正式统计,女性下岗求职人员中约有60-70%进入家政领域。针对这一状况和需求,西北工业大学妇女研究中心邀请西安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西安市妇联就业信息指导中心、西安市妇联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作为其合作伙伴,于2002年至2006年开展边缘女工支持网络项目。社群工作:劳动价值认同、支持网络重建由于目标人群过去是国有企
3、业或者集体企业工厂工人,在工厂中拥有完善的支持体系,以工会、单位社群和非正式网络为主体。但是在下岗之后,她们原有的工会、单位将不再提供任何有意义的支持,而是在刚性制度作用下,将其排挤出了原有的支持体系,因此,如何重建这部分下岗女工的支持体系,同时提升由于下岗失业带来的负面的职业和身份认同便成为了项目的重点和最终目标。家政工属于非正规就业,与她们之前的有保障的体面的工作相比,其职业社会声望以及行业影响力都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也为这部分下岗之后转向家政行业的女工建立正常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设置了障碍。针对这一困境,项目从重建家政工的社会支持体系着手,在网络组建的过程中通过培训、网络内部交流、社会网络支持和家政工自组织培育建立起家政工的职业认同和社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