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叉集团-迈向智能化、集成化、国际化的叉车龙头-190101(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叉集团-迈向智能化、集成化、国际化的叉车龙头-190101(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我们认为,未来叉车市场销量有望实现持续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以物流仓储行业为代表的众多下游领域的蓬勃发展;3)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口红利消失而产生的“机器换人”趋势;4)存量叉车自然更新需求的释放。我国叉车销量有望与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增长。叉车使用范围较为广泛,遍及各个经济领域,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多种行业。叉车产业的成长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叉车总销量实现较好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叉车产品的需求属性。在国内物流
2、业进一步发展、机器替代人工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未来叉车的需求量仍有望处于较高水平并实现稳健增长。叉车是物流仓储业的重要装备,物流仓储行业的快速扩张和效率提升需求有望驱动叉车市场增长。叉车可实现物流机械化作业、减轻工人搬运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通用性强、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目前我国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普及,对物流需求急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十年来物流总额由 2008 年的 90 万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253 万亿元,与之相对的同期国内叉
3、车市场销量也由 11 万台增至 37 万台,且物流总额增速与国内叉车市场销量增速变化趋势保持着较为显著的相似性。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的不断增长,叉车行业的需求空间将更加广阔。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机械替代人工的“机器换人”趋势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这种趋势将为叉车带来长期成长性的市场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械替代人工是必然趋势,在欧美及日本等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基本已实现机械替代人工。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并正逐步向全国蔓延,随着劳动力短缺,与叉车密切相关的下游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
4、业劳动力成本也在明显上升。此外,中国社会正逐渐进入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客观上要求通过提升劳动效率来进行弥补,由此带来整个社会的机械化率快速提升,机械替代人工将不断推进。叉车市场的自然更新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需求。一般而言,叉车设计使用寿命为 10 年左右,随着设备的磨损老化,将产生自然更新需求。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 年底,国内叉车市场保有量在 216.2232.2 万台之间,其中使用超过 10 年以上的叉车大约在 40 万台以上,该部分叉车设备陈旧、能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亟急需更新换代。另一方面,随着叉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叉车使用的稳定性、经济性、环保性相比早期产品已经全面提升,也将对存量产品产生加速替代。因此设备的自然更新需求,将为叉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