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链上下游与发展动力分析报告(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链上下游与发展动力分析报告(34页).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947年,贝尔实验室中威廉肖克利与团队共同发明晶体管,翻开半导体行业的篇章,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为机器视觉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1950年Gibson首先提出“光流”的概念,即空间运动物体在观察成像平面上的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利用图像序列中像素在时间域上的变化以及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来找到上一帧跟当前帧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从而衍生出计算相邻帧之间物体的运动信息的方法,这标志着“像素”作为最小单位开始进入影像统计的计算模式。1969年,第一片CCD图像传感器诞生,为机器视觉行业开启了数码图像采集的大门,自此人类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都与图像和视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半导体行业诞生与发展的同时,机器视觉领域
2、的发展也已拉开帷幕。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创立了计算机视觉研究小组,并开设了“机器视觉”课程,吸引了许多知名学者参与机器视觉的理论、算法、系统设计等研究。机器视觉的研究继续深入。在60年代Roberts 提出的“积木世界”及70年代Marr提出的“自下而上”捕捉视觉信息并通过三个层次进行过程处理等基础上,从二维图像提取三维信息的研究加速;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并行算法、目标制导的图像处理等分支出现。20世纪80年代,机器视觉蓬勃发展,CPU、DSP芯片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飞速进步,OCR 识别、智能摄像头等技术问世。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现了主动视觉学派、目的视觉学派等。90年代,视觉企业成立,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进入市场。LED灯、传感器、工业相机、镜头及视觉控制结构逐步发展,机器视觉行业迅速扩张,产业链逐步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