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2021年第三方前驱体加工商中伟股份公司技术优势与业务布局分析报告(24页).pdf

上传人: 分** 编号:43186 2021-06-29 24页 2.07MB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伟股份作为优秀的第三方前驱体加工商的发展情况。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与四氧化三钴,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和钴酸锂正极材料。近年来,公司业务保持迅猛发展,销量呈现倍数式增长,2020年实现销售9.09万吨,其中三元前驱体销量7.26万吨,四氧化三钴预计销售1.8万吨。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元,近三年CAGR达到185%,增速远高于销售增速,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前驱体行业市场广阔,预计到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前驱体需求量将达到146.69万吨,市场容量将超过千亿元。目前国内生产规模在5万吨以上且未来仍有成熟产能扩张规划的企业主要有四家,分别为邦普、格林美、中伟股份与华友钴业,2020年市占率分别为15%、14%、22%与11%,前四大企业共占有整个市场的62%。 中伟股份通过技术升级和研发实力构建壁垒,目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等,其中共沉淀法操作简单且条件容易可控,产物一致性较好、振实密度较高,因此规模化生产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共沉淀法。 前驱体生产环节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了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具备前驱体产能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具备上游资源的企业向下延伸,第二种是正极企业向上延伸,第三种是专攻前驱体环节的生产企业。通过对三类企业前驱体业务盈利能力的对比来看,第一类企业由于自身具备原材料供给能力占据了显著优势。
中伟股份如何后来居上成为行业龙头? 前驱体行业技术升级是否存在瓶颈? 资源控制对前驱体企业盈利有何影响?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