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朗姿股份公司盈利能力与医美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朗姿股份公司盈利能力与医美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34页).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医美机构直面消费者,毛利率约为 50%-70%。医疗美容产业链的结构为:1)上游医美耗材、原料生产商从事透明质酸、肉毒素、胶原蛋白等原料及终端产品的生产;医美器械制造商主要从事激光美容器械的研发和生产。上游供应商通过经销和直营两种方式向中游销售。2)中游医美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皮肤科,以及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如希思整形、艺星整形等,毛利率水平在 50%至 70%。3)中游医美机构触及广大终端消费者的宣传渠道包括线上广告、线下转诊机构、各类医美 APP 等。政策趋严有望推动资源向龙头集中。2014 年起国家和各监管机构每年都发起打击非法医美活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1)机构上,上游由卫健委
2、、CFDA 把控上游医疗耗材及器械的合规性,成立中国医美整形行业协会规范医师培训,并建立可查询从业者、器材、针剂的可溯源平台,中游由发改委、行业协会等 2)政策上,我国发布针对医美行业的管理办法、机构标准、分级管理目录等,并开展各项针对非法医美活动的打击行为,规范行业发展,利好合规机构及产品的发展。国内医美机构主要由公立医院整形科、大型连锁整容医院、中小型民营美容院、私人诊所构成。1)公立医院整形科,其技术水平高、声誉好,但受公立医院体制限制,存在容量不足、服务模式陈旧、营销力度弱的特点。2)大型连锁整容医院,其设备齐全、技术水平较高,不受公立医院体制拖累,模式灵活、服务优质且营销力度强。3)中小型民营美容院,通过大力度的营销和灵活的服务模式来吸引客户,但技术水平和保障服务较低。4)私人诊所,大量黑机构聚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服务模式参差不齐,只专注特定某类型手术,营销力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