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规划研究(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规划研究(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看,基准情景下全市能源消费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污染减排情景、能源结构优化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能源消费将有所减少;同时,基准情景和污染减排情景下CO2 排放无法达峰,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下,CO2 排放将以 7289 万吨于 2030 年达峰,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将以 6941 万吨于 2025 年达峰。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结构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乌市仍将主导能源消费结构,从发电结构看,2035 年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下新能源发电量约占电力生产的 62.5%;第二产业,尤其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仍将作为主要能源消费部门,同时 CO2 排放
2、占比较高。从 NOx 和 PM2.5 减排程度看,各情景下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就 PM2.5 排放而言,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是最大排放来源,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二产中排放占比较高;就 NOx 排放而言,第二产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是主要排放来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减排贡献较大,交通部门极具减排潜力。从协同减排潜力看,各情景均实现了较好的节能、降碳、减排效果。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碳潜力最大
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排潜力最大。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全市颗粒物浓度将得到显著改善,PM2.5、PM10 均可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二)建议在碳达峰目标约束强化的宏观形势下,乌市要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以碳达峰目标倒逼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建立健全协同控制机制。加快建立市级层面的综合决策、协调落实、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跨部门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优化责任分工,制定专项方案,将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纳入部门考核指标。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
4、建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两倍削减量替代;以火电、化工、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动落后和过剩产能主动退出市场;对化工、建材、印染、有色等传统制造业实施专项技术改造。三是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达坂城区清洁能源,增加上网额度,到 2025 年打造成为全疆重要的清洁能源规模化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推进天然气高压环线建设工程、城市新区(西片区)燃气配套工程、南部集中供热配套管网工程,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2025 年全市建成 5 座 750 千伏变电站构成的双环型超高压主电网,30 座 220 千伏变电站构成的双环型高压输电网,100 座 110千伏变电站构成的链式高压配电网和 1000 条 10 千伏线路构成的网格式中压智能配电网,加快电网丝路工程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