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电气化及其驱动的城市能源转型路径报告(英文版)(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电气化及其驱动的城市能源转型路径报告(英文版)(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低碳发展全球共识。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将全球气温上升的目标定在比工业化前水平低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积极推进减排,强化自主贡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特别是当前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绿色经济复苏备受关注。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可再生电力是替代化石能源的基本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预计将超过50%。建筑电气化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必要途径。-建筑围护结构资源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密度低、分布分散的特点,主要以
2、分布式发展为主。建筑屋顶和垂直表面暴露在充足的太阳辐射下将成为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最佳场所。据粗略估算,我国民用建筑屋面接入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年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建筑外墙作为建筑用电的主要来源,是建筑节能的新途径。城市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渗透对城市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供电、网、负荷、储能应相互控制,多种能源(如热力、电力)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城市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分布式建筑储能和可调负荷,提高建筑能源的灵活性,除能效提升外,正成为建筑节能的新领域。农村和西部经济振兴。农村和西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因此,生活热水、供暖和农业设备电气化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分散煤的利用,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筑用电量的自然增长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电器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将自然增长。若全国平均用电量接近一线城市,即建筑人均用电量约2800千瓦时,则全国建筑用电量将超过4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建筑节能政策继续降低建筑采暖能耗,几乎抵消了北方地区建筑采暖面上升导致的能耗增长。因此,建筑电气化率应自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