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SS RE:中国商业银行地震风险(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WISS RE:中国商业银行地震风险(37页).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是能够提供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商业性企业,商业银行需要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为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费和自营资金业务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职能,而且通过这些职能,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有着重要影响,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表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重要性鉴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抵抗风险的能
2、力对于维护自身正常开展业务、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2007/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表明,银行业实现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世界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其中,有两层含义:银行资本能够抵御其涉险资产的风险,即当涉险资产发生实际风险时,银行资本能够弥补由此产生的损失;对于银行资本的管理要求也要适度,如果过高则会影响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尔赛协议III”),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业资本监
3、管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显著提高了国际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国际银行业将具备更高的资本吸收损失能力和更完善的流动性管理能力。2013年1月1日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资本办法),充分吸收借鉴了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监管要求,在确定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方面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资本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全面达到监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提前达标。资本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实施严格的资本监管制度,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保护存款人利
4、益。近年来,中国先后出台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监管规章,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这些法律为制定审慎的资本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现行监管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对资本不足的银行采取何种监管措施,并且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也比较有弹性。这些操作实际上不利于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例如,目前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普遍没有考虑到巨灾情境,这在客观上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偏低。因此,建立完整的资本监管制度,修改现行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有利于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健全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及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其它一级资本包括:其它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二级资本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及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