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药生物行业人纤维蛋白原十年回顾分析报告(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医药生物行业人纤维蛋白原十年回顾分析报告(16页).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纤原的生理功能是在体内经凝血酶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共同途径中发挥止血 和凝血功能,并参与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组织损伤、修复等。凝血共同 途径是指从 F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阶段,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包括凝血 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当凝血酶形成后,纤原转变为以氢键聚合的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由于纤原上有 血小板糖蛋白b/a 受体的配体位点,受体配体特异结合,进一步介导血小板聚集,使 血小板嵌入纤维蛋白交联体中,增强血块稳定性,从而完成止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 纤原是血凝块形成、扩大和稳固的重要成分和底物。纤原由健康人血浆,经分离、提纯,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
2、理、冻干制成。含适宜稳 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目前,国内市场上纤原产品包括注射用纤原和外用纤原制剂。 (1)注射用纤原 注射用纤原适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原 发性纤溶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如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可用于产后、术后、创伤出血导致的凝血障碍,是纤维蛋白原水平的 补充和替代。同时,对治疗血友病的合并症也有效果。 (2)外用纤原制剂 外用纤原制剂,是经有效的病毒灭活处理,含纤原和凝血酶两种人血浆蛋白成分的生 物制剂,包括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纤维蛋白贴(Fibrinpatch
3、,FP)、纤维蛋白 膜和纤维蛋白海绵等,在外科局部止血和创面渗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外用纤原制剂止 血机制包括:模拟凝血级联反应的最后阶段,凝血酶激活使形成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聚 止血;纤维蛋白贴黏附在出血伤口而填塞创面,阻止血液冲开伤口起到物理止血的作用。 临床上提升血纤维蛋白原浓度 1g/L 需要 60mg/kg 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欧洲创伤性 严重出血和凝血病管理指南表明,当创伤患者明显出血,血栓弹力图全血黏弹性实验显 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 1.52.0g/L 时,宜采用初次凝血因子 如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和冷沉淀为基础的凝血功能维护,一般输注浓缩纤维蛋白原 34g 或
4、 冷沉淀 50mg/kg。值得关注的是严重创伤病人接受 3000ml 以上液体输注,若胶体液与晶体液的比例1:2,是创伤病人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应用生理盐水可造 成稀释性酸中毒,影响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聚集。 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预测因子。纤维蛋白原每降低 1g/L,出血风险 增加 2.63 倍。有报道表明,产后出血时,血浆纤原水平是唯一与严重出血进展相关的独立 危险因子。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需严格监测其纤原水平,当其含量<1.5g/L,宜进行纤 维蛋白原补充纠正,输注纤维蛋白原浓缩物能快速将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提升至妊娠生理水 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纤维蛋白原可减少出血,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同 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