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动保行业竞争格局与瑞普生物公司前景分析报告(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动保行业竞争格局与瑞普生物公司前景分析报告(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非洲猪瘟变异病毒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防控需求,虽致死率降低但生猪免疫力受其影响,继发病症的防疫产品未来市场空间有望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表示,2020 年在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和湖北等省的农场和屠宰场的为期 6 个月的检测中,收集到 3660 个样本,发现并分离出 22 株流行毒株,由特征判断是 II 型非洲猪瘟,属于低致死率的自然变异流行株。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早期的诊断难度更大,使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养殖场在慢性非洲猪瘟背景下饲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好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发病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最主要的继发症之一
2、,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在夏天较为常见,其病因主要为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破坏其防御功能,被寄生部位的红细胞膜两侧的蛋白出现凝集现象,改变原来的规则状态,发生溶血性贫血。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大规模使用的附红细胞体针对性疫苗,一般会通过服用或是注射化药进行防治。公司针对其他的继发症,例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疫)、链球菌、猪丹毒等,均分别拥有相应的疫苗产品,未来市场空间扩大,公司发挥丰富产品矩阵优势,有望迎来业绩提升。 “禁抗”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将促使养殖户对待非强制免疫疾病的态度由“治”转“防”。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具有抗菌和促生长的作用,能够帮助动物预防疾病、改善营养吸收,从而促进其生长
3、,提高养殖效率。从 20 世纪 70 年代抗生素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中,为我国畜禽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在养殖环节中被滥用,病毒将产生耐药性,兽用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养殖用药量增加会加剧抗生素药物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禁抗”、“限抗”成了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 2016 年起,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逐渐加大对饲料的禁抗力度。2020 年 7 月 1 日起,农业农村部要求所有的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禁抗”促使养殖户应对多种生猪疾病的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防疫方式由使用抗生素治疗转变为接种疫苗。在禁抗令实施后,畜禽的发病率将增加,幼崽因抵抗力较弱,存活率降低,染病后的治疗成本也将增长。例如出现猪群腹泻的情况时,以往当患猪头数较少时则会采用注射抗生素治疗,若出现大面腹泻则主要采用抗生素拌料,长此以往将导致猪场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药剂用量逐渐增加,猪肠道健康和免疫能力也受损。在禁抗令实施后无法添加抗生素拌料,养殖户为避免类似疾病带来的损失,将采用主动接种疫苗的方式。公司在畜用产品方面具有多样性优势,在市场需求扩张的情况下未来成长空间广阔。2020年上半年公司畜用生物制品营收为 6567 万元,同比增长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