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中环股份-光伏+半导体双轮驱动混改&激励有望充分释放公司活力-210620(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研究】中环股份-光伏+半导体双轮驱动混改&激励有望充分释放公司活力-210620(24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引领硅片薄片化趋势。2021 年 6 月,公司在 SNEC 展会上展出的 210210mm 超大尺寸单晶硅片 G12,硅片厚度由 180m 突破性降至 150m;2020 年春节前公司也已经给客户送样了 140m 厚度的 G12 硅片,内部还在进行更薄硅片的研发工作。从目前公司产品及报价情况来看,以 M6 为例,相比于可比公司隆基目前最低的厚度为 170m、4.89 元/片;中环 M6厚度最低为 160m、价格为 4.75 元/片。高效切片技术助推降本。公司早在 2002 年就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砂浆切割工艺,在 2009 年就着手研发金刚线切割。2010 年公司率先在国内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代替砂
2、线切割技术并实现产业化,DW 切片技术加工效率是传统工艺的 2 倍,该技术采用可回收的水溶性冷却液,环境友好;杜绝了切片过程中高污染、较高价格的聚乙二醇切削液和碳化硅晶粒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直接成本,另一方面生产过程的环境得以优化。公司 2012 年开始规模化应用金刚线切片产线,并在此后不断优化切割工艺,提升切片速度,降低线材损耗,每张硅片的切割时间由原先的五小时降低到一个半小时以内,线耗则由原先的 1.5 米降低到 0.5 米。根据公司公告,2016 年,公司超薄晶片 DW 加工技术综合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通过对切割钢线形态调整、循环系统化学平衡自主控制系统研发、关键工艺设备改造和工业自动化项
3、目实施使公司 156mm 的太阳能级硅片产品的晶片厚度进一步优化,减薄了 20 微米;并在 2016 年向公司全球的客户交付批量订单。在上述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生成管理软件和程序的优化、升级,使公司现有的太阳能单晶晶片 DW 加工体系产能提升 25%以上。2020年,公司在天津地区实施的钻石线切割超薄硅片智慧工厂项目投产,依托工业 4.0 及智能制造优势,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力成本节约 65%以上,达产后将成为单体产能最大的智慧化切片工厂,大幅增强单晶硅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产能扩张,大尺寸有望快速放量过往产能扩张速度较慢,历史包袱较轻单晶双寡头格局清晰,公司过往产能扩张较
4、缓。据 CPIA 统计,2019 年底全球硅片有效产能约为 185.3GW,产量约为 138.3GW;全球生产规模前十的硅片企业总产能达到 157.3GW,约占全球全年总产能的 85.4%;产量为 126.7GW,占全球总产量的 91.6%。其中,隆基硅片产能达到 42GW,位列第二的中环单晶硅片产能约 33GW,两家合计约占全球硅片总产能的40%。到 2020 年底,中环和隆基产能规模分别为55GW和85GW,两家合计产能为140GW,占全球硅片总产能约 56%,双寡头格局清晰。但从两家过去年度的产能扩张节奏来看,中环的产能扩张速度相对较慢,2020 年底产能差距近 30GW,主要原因是中环
5、对外投资受到国企性质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掣肘,整体决策效率相对较低且发展节奏相对保守。但从另一方面 混改后大幅扩张,大尺寸产能有望快速释放2020 年 12 月,中环集团完成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控股股东由天津国资变更为 TCL科技,意味着中环股份的身份已由国企转变为民企,管理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决策流程更为直接,公司也开始了大跨步的产能扩张。2021 年 2 月,公司宣告在宁夏银川规划了年产能50GW 的 210mm 硅片项目,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产能投资,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晶晶体项目之一;项目力争 2022 年投产,2023 年达产;并相应规划配套建设 DW 产能。叠加年报披露的力争在年中全面达产内蒙五期大尺寸硅片项目,公司 2021年末产能有望达到85GW,其中210尺寸产能有望达到51GW;2023年产能有望超13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