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光伏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需求刚性无延期可能硅料铸顶板块启动在即-210616(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光伏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需求刚性无延期可能硅料铸顶板块启动在即-210616(52页).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硅料为重资产行业,扩产周期长,产能与需求错配明显。硅料属于重资产行业、大化工产业,扩产周期2年,远高于下游硅片(1年)、电池(<1年)、组件(<1年)的扩产周期。因此,硅料是光伏行业“卡脖子”环节,全球装机增加引起多晶硅扩产,但历史上产能与需求多次明显错配。 供需关系导致硅料价格波动明显,2020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从历史情况来看,硅料价格的快速下跌是由于需求快速下滑造成的,快速上涨是由于下游需求增加、供给侧产能不足导致。2020年下半年以来硅料短缺形势持续,硅料价格快速上涨。 高资本开支和长建设周期限制扩产速度,2021年新增产能有限。硅料企业由于高资本支出和建设周期长等特
2、点,硅料行业扩产速度较慢,因此2021年新增产能有限。现在国内主要的厂商大多已有扩产计划,预计2021年名义产能将会新增14.3万吨,扩建产能最早将会在2021年Q2投产(少量),2021年底名义产能将会达到71.7万吨, 预计2021年有效产能仅会增长0.7万吨,2021年有效产能合计170GW。 硅片价格跟随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硅片盈利仍有保障。2020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供需持续紧张,硅料价格不断上涨,给下游硅片等环节厂商带来极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硅片厂商具有较高议价权,价格跟随硅料价格上涨,硅片环节盈利能力目前仍保持较高水平。 长期来看随着上游硅料产能的投产,盈利性将回归至合理水平。随着上游
3、硅料产能逐步释放,硅料掣肘情况持续改善,未来硅片环节将进入扩产+价格战的竞争局势,预计硅片行业盈利性水平将回归至合理水平。 电池格局分散,集中度低,盈利能力较差。2020年产能CR5(通威、晶澳、隆基、晶科、爱旭)约34.5%。同时电池片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多为一体化企业,因此电池片对上下游溢价能力较弱,行业毛利率低,头部企业毛利率也不足20%。 电池新产能快速扩张,老产能将被迫出清。2020年以来电池产能快速增加,2020年底电池产能约260GW,若不考虑老产能退出,预计2021年将增至400GW以上,2023年将增至600GW,电池产能将严重过剩。预计在本轮电池产能快速扩张阶段,老产能和小尺
4、寸电池产能将被迫出清,电池环节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电池转化效率提升是光伏发电降本的最快途径。PERC电池效率高于BSF电池,2017年PERC技术成熟后就逐步取代了BSF电池,后衍生出PERC双面电池。PERC电池下一代电池技术中TOPcon和HJT电池的极限效率均在27%以上。在晶硅电池之后,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极限能够达到35%。 下一代电池技术将开启光伏新的装机周期。当前PERC电池量产效率在23%左右,已接近其极限效率24.5%。下一代电池技术预计将在TOPcon和HJT中做出选择,其转化效率的提高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从而开启新的光伏装机周期。但目前TOPcon(投资少但难度高、工艺复杂)和HJT(投资高但难度略低、工艺简单、薄片化发展)均有明显优劣势,仍需从多角度考量投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