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与欧普康视竞争优势分析报告(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与欧普康视竞争优势分析报告(43页).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角膜塑形镜(OK 镜)原理是采用基弧比角膜中央曲率平坦的镜片对角膜中央区域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镜片光学区以外的反转弧区在角膜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而产生 了负压拉力,协同作用使角膜中央区域几何形状变平且球面化,入射光在角膜中央区 及中周部均重新聚焦或接近聚焦在视网膜上,消除远视离焦,遏制了眼轴进一步加长, 因此角膜塑形镜不但能让符合条件的近视患者在配戴镜片一定时间后,暂时性降低甚 至消除近视度数,且能够有效遏制近视加深,是当前非手术近视矫正与控制的较佳方法。接触镜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眼科专家阿道夫-菲克 1888 年对玻璃镜片的改造, 得益于材料学进步 1936 年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引入巩膜镜片,但当时的材料 仍缺乏透氧性。此后研究人员通过在 PMMA 中添加硅胶(硅胶丙烯酸材料)或氟-硅胶 (氟-硅胶丙烯酸材料)等开发出透气性硬性材料,高透氧角膜塑形镜才开始快速发展。 高透氧材料解决了安全性和舒适感的问题,角膜塑形镜研究重心也随之转移到镜 片设计方面。从 1962 年前后出现的仅有基弧设计的初代角膜塑形镜,经历四代的技术 更迭到目前常规的四弧区甚至多弧设计,通过个体角膜数据制成定制化镜片,在矫治 有效性和佩戴舒适感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角膜塑形镜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