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5G防疫机器人研究报告(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研究院:5G防疫机器人研究报告(31页).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面临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病例识别管控难度大、复工复产后人群聚集和密切接触风险高等挑战。防疫机器人作为疫情下“机器换人”需求的产物,具备测温、远程对讲、语音播报、物资配送、医疗导诊等功能,可协助人类进行病房检查和施药、安防巡逻、消毒清洁和实时测温筛查新冠疑似症状人员等工作,提高防疫效率并降低人员接触风险。机器人在防疫工作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为:辅助医疗、公共消毒和日常服务。根据防疫机器人发挥的主要作用,可将防疫机器人分为不同种类(如图 2 所示):1、辅助医疗机器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协助机器人进行检查、施药,无需进入隔离病房,能够更好地减少被传染的风险。2、清洁消毒机器
2、人:机器人按规定路线和时间段自主完成清洁和消毒任务,其消毒方式通常为消毒水雾化或者紫外线消毒,数字化呈现作业区域,可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消毒需求。3、配送机器人:在一些定点隔离区域,配送机器人取代服务人员,担当起了为隔离人群送餐、送物的重任。4、巡逻机器人:在人流密集区域,机器人自动巡逻,监测人员体温、进出场所、口罩佩戴等情况,减轻安保人员现场巡逻的负担。新冠疫情中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机器人主要为辅助服务型机器人。辅助医疗机器人主要承担替代医护人员、降低传染风险的作用,其中远程辅诊及咽拭子采样等功能的实用性尤为明显。例如防疫机器人可通过可穿戴设备,远程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施药,医护人员无需进入隔离病房,能够更好的减少被传染的风险,从源头切断传染源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排除医务人员水平差异导致咽拭子采集不规范的问题,保证样本质量。新冠疫情期间,达闼科技向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输送医护助理机器人,协助进行远程看护、测量体温等。猎户星空的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提供无人初步诊疗等功能。防疫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改变了医护人员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方式,成为技术赋能医疗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