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赛轮轮胎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分析报告(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赛轮轮胎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分析报告(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国产轮胎性价比优势明显,海外产能布局拉开同业差距从产品终端零售而言,据 SimpleTire(美国轮胎零售网站)价格数据,我们统计了 2021 年3 月 13 个轮胎品牌在 15-18 英寸轮毂直径的半钢胎产品的价格,米其林均价达 160 美元/条,较最低的中策-West Lake 高 130%,较赛轮-Sailun 高 69%,即便是海外品牌中较差的Cooper,其均价亦较赛轮-Sailun 高出 24%,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显著,换句话说未来品牌力及品质提升后提价空间较大。从生产厂家出厂价格角度计算,我们统计了 2019 年全球主要国家的轮胎出口均价,法国由于米其林品牌价值较高均价达 5.8
2、9 美元/kg,日本、韩国均价分别为 4.46、4.16 美元/kg,即便是印度亦有 4.46 美元/kg 的出口均价。而中国轮胎由于反倾销税及品牌力的因素,出口均价仅为 2.37 美元/kg,仅为法国出口均价的 40%,出厂价方面国产轮胎价格优势明显。资料来源:各国海关,华泰研究轮胎品牌力来自于产品性能这样的“硬实力”,亦需要营销、汽车品牌原配等方面的“软实力”。从性能角度,据轮胎商业网 2019 年对 225/45R17 型半钢胎的某次测评,我们发现五个国产轮胎在某些性能方面超过海外轮胎品牌,但诸如制动、操控性能方面仍劣势显著。软实力角度,国内轮胎企业在广告营销方面发力大多始于 2016 年左右,在汽车品牌原配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国产车型及中、低端合资车方面进行配套。从厂家生产成本方面,2019 年原材料在米其林、台湾正新的轮胎成本中占比仅 45%、51%,而中国大陆的玲珑及赛轮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 78%、81%,相比之下印度阿波罗轮胎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为 70%。考虑到原材料在全球价格水平差异较小,因此中国轮胎企业生产成本具备优势,且其他各项成本显著领先。我们认为这个优势来自于:1、国内企业的配套设施完善导致能耗、包材等其他成本较低;2、先进智能车间及薪资优势导致人工成本较低;3、国内设备供应体系完善、快速建厂及规模化先进设备的后发优势导致折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