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房地产行业商业地产系列报告之一:购物中心行业空间测算消费长风驱动奔向星辰大海-210514(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房地产行业商业地产系列报告之一:购物中心行业空间测算消费长风驱动奔向星辰大海-210514(30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目前商场销售额占全国社零的比例(简称渗透率)。 1、 销售额集中度法我们统计可得 868 个全国头部商场 2020 年销售额,分为三类:1)6 家头部房企*(万达商管、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大悦城和宝龙地产)拥有商场合计 623 个,对应销售额和 GRA 分别为 4,164 亿元和 7,803 万平;2)赢商网统计 260 家头部商场销售额,我们剔除上述 6 家房企项目后,得到头部商场 206 个,对应销售额和 GRA 合计 3,165 亿元和 2,464 万平;3)4 家港资房企(新鸿基地产、太古地产、恒隆地产和九龙仓置业)拥有商场合计 39个*,对应销售额和 G
2、RA 分别为 654 亿元和 343 万平。因此,综合上述三类商场,我们可以得到全国头部商场合计 868 个,对应 2020 年的销售额和 GRA 分别为 7,983 亿元和 1.06 亿平。至 2020 年末,赢商网统计商场行业商业面积 4.73 亿平,因此全国头部商场 GRA 集中度为 22.4%,按照该比例类推至 2020 年中国商场销售额则为 3.6 万亿。2020 年中国社零总额 39.2 万亿元,对应的中国商场销售额渗透率为 9.1%,仅相当于美国商场销售额渗透率 40%的 1/4,对比海外目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注:1)万达和港资 4 家房企均未公布商场销售额
3、,因而其销售额我们均按照 15.0%的租售比估算得到;2)上述 4 家港资房企的销售额仅统计中国内地的商场。值得注意是,我们认为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以及政府十四五期间“推行国内大循环 “+“扩内需、促消费”的发展战略,必然会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和消费升级;并且,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加强县域商业的大背景下,居民提升消费和体验的场所需要品质化的商场来实现。此外,网购满足的是标准化的、相对低端的消费需求,并且目前获客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基本实现大部分的人口覆盖;而商场满足的是非标准化的、相对高端的消费需求。网购和商场作为并存的新零售形态,两者的渗透率是可以同步增长的,所侵占的是传统街铺或传统售卖渠道的市
4、场份额。并且,考虑到我们国家人口密度和贫富差距更大,后续我国的商场+网购渗透率有望高于其他国家。因此,我们中性假设 2030E 中国商场销售额渗透率为 20%(网购+购物中心渗透率合计中性假设 50-55%),并假设未来 10 年社零增速 CAGR 为 5.0%,人口增速 CAGR 为0.25%,则可以得到 2030E 中国商场销售额为 12.8 万亿元,较 2020 年提升 236%;按照 15%的租售比估算 2030E 中国商场租管费为 1.9 万亿,较 2020 年提升 320%。假设销售坪效未来 10 年 CAGR 持平社零的 5.0%,则对应 2030E 中国商场存量 GRA9.76 亿平,较 2020 年提升 106%;在 2030E 中国城镇化率 70%的假设前提下,对应人均商场GRA*为 0.68 平*,较 2020 年提升 101%,届时将高于日本,尚未达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水平。*注:本文假设行业 GRA 折算 GLA 需考虑 65%左右的得铺率,即:GLA=GRA*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