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煤炭行业价需变化与煤企盈利分析报告(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煤炭行业价需变化与煤企盈利分析报告(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煤炭需求或于2030年触及天花板,但短期内能源支柱地位不会动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其中56.8%为煤炭消费,约为28.3亿吨标准煤。在“碳中和”背景下,我们认为煤炭消费量或将呈先增后降趋势:短期内煤炭作为能源支柱仍有增长,但增速或持续放缓,预计于2030年前后伴随“碳达峰”而触及需求天花板,其后伴随风光电等非化石能源机组装机量的提升,火电占比下降,煤炭作为能源的消费量将持续下滑。短期来看(2035年之前)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煤炭仍起到能源兜底的作用。短期内,风光电等清洁能源仍面临消纳、储能的问题,尚无法稳定
2、供应电力,“富煤、贫油、少气” 的能源结构也决定了在国家积极降低能源对外依赖的战略背景下,在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方面,煤炭作为国内能源压舱石的地位短期内无法替代。供改政策持续深化,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根据中煤协制定的煤炭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仍是下一阶段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将减少到4000处左右。具体来看,煤炭产能将更多的集中在大型煤企手中,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并且伴随小产能加速退出单矿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国煤矿数量约4700处;国内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为18.55亿吨,以产量计算CR8为47.6%;平均单矿产能为110万吨。另一方面,产能将进一步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西部地区集中,不具备大规模资源赋存、开采效率较差的东部、中部地区将持续发力退出落后产能。2020年西部地区产量占比为59.7%,中部地区占比为33.4%,其余地区占比为6.9%,由此可见,在“碳中和”背景下,全国产能供给仍有优化调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