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江苏神通-乏燃料订单持续兑现冶金阀门市占率提升值得期待(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研究】江苏神通-乏燃料订单持续兑现冶金阀门市占率提升值得期待(19页).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建立乏燃料闭式循环对能源安全、乏燃料减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为贫铀国,国内铀资源大部分属于非常规铀,开采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常年维持在 70%以上,主要供应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尼日尔和澳大利亚。建立乏燃料闭式循环对于提升我国铀资源利用率,制钚铀混合燃料用于热堆、快堆,提升铀、钚等资源战略储备,保障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经验,通过乏燃料后处理后,高放废物的体积将被压缩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同时其长期放射性毒性将被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我国已确立建立乏燃料闭式循环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仅 50 吨产能在运。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确定了核燃料“闭
2、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同时制定了“中试规模示范规模工业规模”的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发展路线。早在 2007 年我国就与法国就建设 800 吨商用乏燃料处置厂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但该项目由于选址问题迟迟未能动工,同时以中核集团主导的乏燃料处置技术研发亦同步开启,2010 年我国甘肃 404 厂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热试成功,2012 年中核集团发布“龙腾 2020”科技创新计划,计划建设 2 个200 吨级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2015 年甘肃 50 吨项目的放化实验设施正式投入使用。贮存空间告急,产能缺口将达600 吨以上,有望拉动千亿投资。国内目前产生的乏燃料主要暂存在
3、核电站内自建的硼水池内,中国目前是按其可以存储乏燃料 10 年设计,据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此前透露,投运较早的秦山、大亚湾、田湾核电站乏燃料水池已基本饱和,田湾 1、2 号机组的部分乏燃料不得不暂时存放进 3、4 号机组的乏燃料池中,处置和贮存能力的不足可能带来较大管理风险。截止 2009 年,我国已并网核电机组已达 11 台,按照每台 20 吨/年的乏燃料产生量算,200 吨级乏燃料后处理产能缺口亟待解决,而到 2025 年,这一缺口将达600750 吨,即需要34 个 200 吨级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投运。考虑到首个项目 3年左右的项目建设周期,这些项目有望于未来两年内启动招标。按照单个项目 250亿投资额计算,对应投资需求将在 750 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