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产业链格局及市场预测分析报告(4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产业链格局及市场预测分析报告(42页).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军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推重比,对于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按照推重比大 小一般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推重比在 3-4 之间、第二代 5-6、第三代 7-9、第四代 10-12。 当前在役战斗机发动机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具备三代主流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能力的国家主要是美、俄、英、法、中五大常任理事国,乌克兰接收前苏联军事工业遗产也 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其航空发动机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21统计数据计算,产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数量占当前世界所有在装军用航发总数的 90%以上。这其中,又尤其以美、俄占比最 大,其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除满足本
2、国军队装备建设需要外,还随着飞机一起大量出口至 其盟友、部分新兴国家等。第四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目前的参与者仅美、俄、中三国,进入实际服役状态的型号仅美国的 F119、F135 及俄罗斯的 AL-41F。其中美国的技术和研究进展遥遥领先,其 F119 发动机在 1997 年起即开始装备 F-22 猛禽战斗机,俄罗斯的 AL-41F 发动机约在 2017 年 前后首飞,中国的四代发动机还尚未见研制成功。目前,第四代航空发动机装备数量总体还较少,但其作为接下来各大国空军力量进一 步提升的必然选择,将随着 F-35、F-22、歼 20、苏-57 等第四代战机的批量列装而逐渐成 为未来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
3、重心。商用航空发动机格局:三巨头垄断、中俄谋求入场机会相较于军用航空发动机,商用航空发动机高经济型、高可靠性的要求使得它的研制 技术难度更高。经济性要求航空发动机不断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耗油率,为航空公司带 来经济效益。可靠性要求民航客机发动机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工作状态下依然能保证 发动机稳定安全运转、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商用航空发动机还要能实现技术成功前提下的商业成功以上因素作用之下,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更加明显。目前世界范围内 独立掌握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核心技术、并有能力实现其产品商业化成功的企业仅美国 通用电气(GE)、美国普惠(PW)、英国罗罗(RR)三家公司,世界范围内商用航空发 动机市场基本被这三家公司及其与其他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