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装配式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期成本劣势有望消除助力建筑“碳达峰”-210406(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装配式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期成本劣势有望消除助力建筑“碳达峰”-210406(22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受政策推动,过去五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 CAGR 54%。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约为6.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0.7%,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达到20.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占全国比例 54.6%,较 2019 年增长7.6pcts。其中上海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91.7%,三种装配式建筑模式中,PC 仍为主导模式(同比+59.3%),占装配式整体的 68.3%;钢结构亦实现快速增长(同比+46%),占装配式整体的 30.2%,其中钢结构住宅持续拓展(同比+33%);装配化装修较快推广(同比+58.7%)。在过去五年中,装配式建
2、筑以 CAGR 54.1%的增速快速增长。装配式建筑优点突出,增量成本为最大阻碍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减少人工、提前工期、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能耗等优点。以地方层面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规划目标和补贴方案中具有代表性的装配率举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率达到 30%时,在增量成本 8%-20%的情况下,人工用量下降15%,工期提前15%,建筑垃圾减少40%,建筑污水减少15%,能耗降低15%;装配率达到 50%时,在增量成本 10%-25%的情况下,人工用量下降 25%,工期提前 20%,建筑垃圾减少 70%,建筑污水减少 25%,能耗降低 20%。对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当装配率达到 50%时,在增量成本 15%-20%的情况下,人工用量下降 20%-25%,工期提前30%,建筑垃圾减少 50%,建筑污水减少 8%,能耗降低 30%;装配率达到 70%时,在增量成本15%-20%的情况下,人工用量下降25%-30%,工期提前40%,建筑垃圾减少60%,建筑污水减少 13%,能耗降低 30%。随着装配率的提高,人工用量、工期、建筑垃圾、建筑污水、能耗指标均有所降低,但相对于传统建筑的增量成本仍较高,造成装配式成本高于现浇的原因是产业链仍处于初期阶段,在各个环节均存在大量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