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公用事业行业:海外新能源消纳经验的复盘与启示-210402(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公用事业行业:海外新能源消纳经验的复盘与启示-210402(30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我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已取得多个重要突破,为特高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特高压输变电领域技术成果丰硕。以近期我国两个重点特高压项目为例,2020 年 12 月 27 日,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全面投产。该工程不仅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为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开辟了一条道路,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从此迈进柔性直流时代。2020 年 12 月 30 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 千
2、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该工程是我国发展先进输电技术破解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集约开发世界级难题的重要实践,首次进行新能源多机群与直流系统协同设计与控制,大幅提高了输电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和过负荷能力,使得大规模新能源安全接入、通过特高压直流通道远距离外送、依托全国大电网/大市场消纳成为可能,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展望未来,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我国特高压建设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为新能源跨区输送创造更有利的硬件环境。加快储能发展,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储能可提高送端电网调峰能力,来提升新能源消纳。储能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转化为动能、势能等,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辅助服务、电网输配、分布式及微网、用户侧多个场景均可适用。从电网侧来看,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加入储能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输出电力,在电网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送端电网调峰能力,进而提升新能源消纳。政策层面看,多省发文鼓励或强制要求新能源配套储能。截至目前已有 17 省份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新能源配储能,而配置的比例各不相同。根据 CNESA 的统计,2020 年 1-9 月中国新增的电化学储能投运 533.3MW,其中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比重最大已达到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