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光伏行业深度报告:全球长期增长空间开启中国制造引领行业发展-210331(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光伏行业深度报告:全球长期增长空间开启中国制造引领行业发展-210331(28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制造引领行业发展,龙头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景气度持续上行多晶硅是光伏行业的重要上游环节。光伏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上游多晶硅、硅片,中游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光伏发电系统三大环节。其中,多晶硅作为光伏产品制造的基础原材料,具有产能投资金额大、技术工艺复杂、投产周期长等特点,且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行业附加值较高。我国多晶硅产业现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大致经历了 6 个阶段:萌芽摸索期(1957-1997 年);产业化起步期(1997-2005 年);蓬勃发展期(2005-2009 年);市场调整期(2009-2013 年);奋起直追期(2013-2016);领先全球期(20
2、16 年至今)。目前国内先进产能综合现金成本在 3 万元/吨,生产成本在 4 万元/吨,综合成本在 5 万元/吨。国内厂商凭借低成本电力资源,以及对工艺的持续改进与精细化管理,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海外企业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目前,国内先进多晶硅产能综合现金成本在 3 万元/吨左右,生产成本在 4 万元/吨左右,综合成本在 5 万元/吨左右。供给端:海外高成本产能退出,国内新增产能有限。全球多晶硅产能根据产能规模和成本,可大致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低成本产能,包括东方希望、大全新能源、通威股份、新特能源、新疆协鑫 5 家厂商,预计现金成本在 7 美元/千克以内,2020 年总产能约为 35 万吨,有效产能约为 30 万吨左右。第二梯队:中成本产能,包括徐州协鑫(颗粒料产能顺利达产后将进入第一梯队成本前列)、亚洲硅业、天宏瑞科、马来西亚 OCI 和美国瓦克等,现金成本在 8-13美元/千克之间,有效总产能约为 30 万吨左右。第三梯队:高成本落后产能,主要包括国内规模较小的产能和海外高成本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