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农业:打好种业翻身仗-210326(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农业:打好种业翻身仗-210326(64页).pdf(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从宏观角度:农产品安全风险有所加剧,通过芯片(种业)安全来撬动农产品安全是最有效率的办法,也是农产品安全保障的主要矛盾。 从流通角度:新冠疫情影响下,多国缩减粮食出口,造成全球市场粮食流通量的不稳定性,出口政策的缩紧将对全球粮食供应格局和粮食价格产生潜在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也造成了流通环节的不稳定性。 从通胀角度:全球性的通胀可能拉高粮食价格,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农业“芯片”安全。 从生产角度:气候变化造成的产量不稳定性将对全球农产品供应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为保障农产品供应最保险的手段就是种源自给。2、从行业发展角度:种业是行业发展的源头和核心,农业
2、现代化基础是种子。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好不好,种类丰不丰富,是打赢翻身仗的关键。 粮食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单从提高耕地面积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收效甚微,我国与国外在单产上的差距无法再靠更多农资投入进行弥补。要实现农业自立自强,从农业大国成长为农业强国,种业发达是关键。3、从品种角度:部分品种的种源问题仍然突出,无法跟上国际水平和人民需求的变化。 总体看来,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当前有些品种、领域、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以及目前对动物蛋白和饮食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行业尽快追赶
3、。 畜禽养殖业,我国种猪每年都需从国外引种,白羽鸡的扩产节奏仍由进口量控制;种植业方面,口粮能够自给,而主要的动物蛋白饲料/植物蛋白之一的大豆对外依存度80%。同时在部分蔬菜品类上,我国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饮食多样化的需求。4、从企业发展角度:发挥政府作用维持市场秩序,有种业强企才有种业强国2000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现在已形成居世界第二的种业大市场,但市场主体还存在着多小散弱问题,因此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型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政府完善种业支持政策,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政策和法律上支持行业、企业做大做强。从2020H2至今,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组建种质资源库等都是支持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未来即将颁布的各项法令,也将保障国内种质资源创新,大企业将持续受益于政策利好,有种业强企才有种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