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建材行业专题报告:碳中和~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210328(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建材行业专题报告:碳中和~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210328(24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投资主线一:相关水泥设备、工程公司有望受益,推荐中材国际公司拥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公司自主开发基于双中台数据湖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和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预测技术的云边协同智能控制平台,为客户提供水泥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设计建造的槐坎南方智能化水泥工厂全部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 100%,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6%以上,质量数据在线采集率达到98%以上,生产线65人定岗,减员50%。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大幅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降低能耗和排放指标,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提升产品质量,为业主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公司有望受益于国内
2、水泥行业智能化转型。国内水泥行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水泥企业稳产、节能、降耗的改造需求持续增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投入及智能制造成为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水泥企业产能减量置换是最重要的整线工程市场来源,与此同时,围绕提质增效、绿色智能的技改市场将是重要的增量市场,为国内水泥工程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公司有望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的水泥产线节能改造。在欧洲区域,受碳减排政策影响,技术改造项目相对活跃,如替代燃料、烧成改造等。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显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4.5万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7.5万亿元左右。伴随环保税、排污许可制度、“碳减排、碳中和”等
3、政策法规的不断加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受政策利好及市场需求影响发展迅速。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截至 2020年7月底,水泥窑协同处置资质能力600万吨,是2015年的五倍,涉及水泥生产线 111条。节能环保是公司战略性的新兴业务,主要包括固废危废处置、生态环境工程、工业节能服务等。“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深刻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和发展机遇,用5年时间,使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品牌初步形成,成为推动公司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动力和可持发展的“第二跑道”。投资主线二:节能环保领先的水泥头部企业有望受益碳达峰碳中和有望维持水泥行业供给紧平衡。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水泥行
4、业的供给侧影响较为明显,水泥企业降低碳排放无非两条路径,一是缩减总产能,二是降低现有产能的单位碳排放。如果是降低总产能,则大概率会继续趋严推进减量置换政策。减量置换政策趋严会进一步提升行业的进入门槛和投资成本,利好存量产能较多的水泥龙头企业,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会进一步得到出清,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头部企业的话语权。如果是降低现有产能的单位碳排放或实行碳交易,则头部企业有望直接受益。这意味着先期环保投入较大的头部环保企业的减排成本有望相对降低,并且碳交易的实施更是可能使得头部企业的环保投入以碳交易的形式实现某种程度的变现。若以设计产能为碳配额计算依据,并且考虑 错峰时间的情况下,即碳配额的量以企业实际生产天数来算,那就意味着水泥企业超产难度加大,水泥供应也有望出现减少。推荐水泥龙头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华新水泥、冀东水泥。整体而言,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水泥行业产能或产量都或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并且中小企业的扩张的能力和意愿会趋弱,提升水泥成本中枢并且头部企业的成本相对优势有望扩大,利于头部企业集中度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