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从负排放技术中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CCUS或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210320(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从负排放技术中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CCUS或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210320(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负排放技术和可靠的封存:研究议程报告,为了实现气候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从大气中去除和封存二氧化碳的负排放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其中一些负排放技术可以使用,但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来实现气候目标。其中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的变化、农业土壤的吸收和储存以及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封存(BECCS)这4 种负排放技术已准备好进行大规模部署。这些负排放技术具有中低成本(100 美元/吨CO2 或更低),从目前的部署来看具有安全扩大的巨大潜力,并提供共同效益。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负排放技术和可靠的封存:研究议程报告表明目前直接成本不超过100 美元/吨CO2 的负排放技术可以安全地扩大规模以捕集和
2、封存大量的碳,但这些技术每年在美国捕集和封存的碳不到1Gt CO2,在全球低于10 Gt CO2。虽然这些技术捕集和封存的碳水平在美国排放总量(6.5 Gt CO2 当量)和全球排放总量(50 Gt CO2 当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但它们可能难以实现,因为这需要采用前所未有的农业土壤保护措施,森林管理实践和废物生物量捕获。如果要实现气候和经济增长目标,负排放技术可能需要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1 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去除10 Gt CO2,到21 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去除20 Gt CO2。同时该报告建议美国应该尽快启动一项实质性的研究计划,以推进负排放技术。大量投资将:改善
3、现有的负排放技术(即沿海蓝碳、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的变化、农业土壤的吸收和储存,以及BECCS),以提高能力并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成本;在直接空气捕获和碳矿化技术方面取得迅速进展,这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如果能够克服高成本和许多未知因素,其能力基本上将无限制;推进有关生物燃料和碳封存的研究,该研究应作为减排研究组合的一部分进行。碳汇造林有效助力碳减排。碳汇指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措施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减缓气候变化。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据国家林草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造林5.29 亿亩,森林抚育6.38 亿亩,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28 亿人次,义务植树116 亿株
4、。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 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碳汇造林项目已具备从育苗、栽种、设计到养育、监测的全产业链实施能力,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自然期刊,我国的碳汇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和保护人工林,2010-2016 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 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可见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碳汇项目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积极联动林业碳汇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2014 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找到林业碳汇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之间的联系,通过鼓励林业碳汇自愿交易项目作为抵消项目以及
5、推进排放配额管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推进林业碳汇自愿交易。以湖北省为例,2015 年湖北省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全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CCER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预计20 年的计入期内将产生13.11 万吨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0.66 万吨。若未来CCER 项目审批重启,碳汇造林项目有望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十四五规划助力,绿色发展提升林业碳汇前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森林覆盖率要从2019 年的23.2%提升到2025 年的24.1%。纲要提出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等生态屏障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生态补偿,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鼓励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在列出的八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提到,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将保护修复林草植被 80 万公顷,在长江生态区完成营造林110 万公顷,在东北森林带培育天然林后备资源 70 万公顷等。造林碳汇项目将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获得批准CCER 并从中参与碳市场获得额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