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8(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8(31页).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美国产业迁移,带动快递覆盖范围迁移 国内产业迁移:快递覆盖范围拓展至全国 从十九世纪开始,美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还伴随着产业地理的迁移,不少产业从东部逐步转移到了西部,而产业的迁移必然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迁移。 十九世纪以来,美国人口“西进运动”有三个主要时期,时期一: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和西部淘金热带动了人口从东部向西部迁移。时期二:二十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到西部,矿业、纺织业、钢铁、煤炭等工业也开始在西部大力开发。时期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十一世纪初,主要是以科技开发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美国率先开始了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而美国西部在该时期,充分利用其在科技革命策源地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产业。 经历了两百年的产业和人口迁移,美国的产业和人口分布逐步集聚在了东西海岸两侧,经济地理结构形成了“U 型线”, “U 型线”外 50%的土地分布了美国86%的人口,美国广阔且分散的经济地理结构极大地催生了美国的快递物流需求。 国际产业迁移:快递覆盖范围拓展至全球 制造业也存在摩尔定律,即每隔 20-30 年就会经历一次产业转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升级一次。自制造业产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过 4 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
3、移: 第一次大迁移(二十世纪初),由美国接棒英国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当时国内工业发达程度已超过英国,其充沛的劳动力、广阔的地域面积等优势使得美国的标准化生产高速发展,承接了大量来自英国的制造业。 第二次大迁移(二十世纪 50 年代),由日本接棒美国承接全球制造业。基于复兴日本工业化的考虑,美国决定将日本作为西方的“亚洲工厂”加以改造。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的制造业以年均 13.2%的速度发展,这个速度是德国和法国的两倍,美国和英国的三倍,日本以较高效完备的国家工业协作体系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第三次大迁移(二十世纪 70 年代),由亚洲四
4、小龙接棒日本承接全球制造业。亚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承接了全球大量的产业转移,一跃成为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第四次大迁移(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国接棒亚洲四小龙承接全球制造业。80年代起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以每年 15.3%的速度增长,同时台资和港资制造业开始进入中国。中国制造业的GDP比重从1952年的18%提升至2010年的40%,钢铁、水泥、煤炭、计算机等行业的产量世界占比超过 5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大趋势下,UPS 和 Fedx 也顺势加速走出国门、拓展国际业务。&nbs
5、p;在制造业全球化迁移的过程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各行业企业主动走出国门、拓展国际业务、寻找国际合作伙伴。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美国进出口金额在 GDP 中的占比从 1970 年的 10%提升至 1980 年的 20%。 物流是辅助行业,伴随着美国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增多,全球货物运输需求也越来越多,UPS 和 Fedex 两大快递物流服务商也顺势开始大力拓展国际业务。 UPS 于 1975 年首次走出“国门”,正式开始经营加拿大的国内物流业务;1975年末,第一次在美洲以外的德国发展业务。通过一系列布局、收购等,截止到1989 年底,UPS 已经能够在 175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Fedex 也从 1978年开始拓展国际业务,截止到 1988 年,Fedex 也在 9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