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农林牧渔行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打赢种业翻身仗收获转基因成长红利-210223(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农林牧渔行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打赢种业翻身仗收获转基因成长红利-210223(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这次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生物育种,指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主要生物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农业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现代生物技术。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 年,我国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8 年 7 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我国启动了转基
2、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 年 6 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自 2006 年至今,我国转基因基础研究已有 10 年之余,而对于农业转基因的产业化应用,我国正在遵照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从 2020 年到今年年初,接连颁发了多项转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性状产
3、品的生物安全证书,并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鼓励已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向优良品种转育,加速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国内转基因产业化应用何时起航?未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能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收入增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此时点,深入探讨。 转基因商业化种植 15 年,CAGR23%为应用最快的作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 1996 年转基因技术商业化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从 1996 年的 170 万公顷(2550 万亩)上升至 2019 年的 1.9 亿公顷(28.76 亿亩
4、),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 1996年增加了约 112倍,年复合增速达到 23%,使生物技术成为世界上应用速度最快的作物技术。2019 年全球有 29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91%。 从作物层面看,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据 ISAAA,2019年末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 9190万公顷,占比 48.3%,玉米、棉花、油菜分别占比为 32.0%、13.5%、 5.3%。根据单一作物种植面积测算,2019年全球 79%的棉花、74%的大豆、31%的玉米和 27%的油菜是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