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2017年社交网络斋戒实验报告(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讯研究院:2017年社交网络斋戒实验报告(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节选) 重磅商务报告 1、每工作日更新5+最新重磅报告; 2、每工作日分享当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 报; 3、每周分享经济学人 4、每月汇总500+份当月重磅 报告(增值服务) 扫一扫二维码 或加Q群:245420016 每日更新重磅研究报告 研究设计 研究发现:疏离感 适用性与局限讨论 研究综述 后续研究 Experiment 执行一览 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 研究发现:工作学习投入 结论汇总 Report 进一步讨论:行动启示 SNF 实验报告 社交的尺度 04 Experiment 研究发现: 主观幸福感 SNF实验报告 05 一、积极与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 : 干预后,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
2、变化趋势差异显著(重复 测量方差分析中,时间 组别交互效应 F=4.321*) ; 其中,实验组消 极情绪显著降低(t=-2.617*) ; 而控制组变化不显著(t=0.295) 。 积极情绪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变化趋势不显著(时间 组别 F=0.297) ; 且实验组(t=0.870)和控制组(t=1.482)在干预前后的 积极情绪均未改变。 二、生活满意度 实验组和控制组组间变化趋势不显著(时间 组别 F=0.365) ; 且实 验组(t=-0.236)和控制组(t=-1.227)在干预前后的生活满意度均未 改变。 主观幸福感的量化分析 数据结论 1 : 斋戒后被试的消极情绪显著降低,但
3、积极情绪未 发生改变。 数据结论 2 : 斋戒后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未发生改变。 SNF 实验报告研究发现 | 主观幸福感的质化研究 社交的尺度 06 Experiment 主观幸福感的质化研究 发朋友圈后会总期待别人的评价,会有点焦躁。 朋友圈都是熟人嘛,有时发布的东西可能让人 家一下子触探到你很私密的东西,觉得这个人 在干嘛?得瑟呢,显摆呢。 朋友圈都是熟人互动,如果有负面评论会很不 开心。 Yan 1 被访者为化名, 全文同 小 C 小 Y 1 在斋戒期的深度访谈和日记中,反映幸福感的情绪类描述被频繁提及, 涉及的情绪类别和产生原因较为多样。梳理后,我们将社交网络斋戒 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
4、响分述如下 : 一、社交斋戒对情绪的正面影响 1.“社交卸妆”: 印象管理与社会比较的强制下线降低了消极情绪 朋友圈状态更新属于典型的社交网络互动 : 广播式、非即时、多媒体。 这种可控性能使我们更灵活地展示表达的同时,也可能更加注重印象 管理、关注他人的评价。但如果对他人的关注与评价过于关注,容易 带来负担。 07 SNF 实验报告研究发现 | 主观幸福感的质化研究 有些群真的好吵,每天刷屏还不可以退。因为 跟群主认识,如果退的话,对方会问你怎么退 了?只好说不小心手滑,再把你加进去。 斋戒之前很多都是泛泛之交,斋戒之后可以和 最主要的几位好友畅谈一下,没有过多的人干 扰、分散精力,可以把更
5、多精力集中在重要交 谈,尤其是面对面交谈中。 我们班群有 120 多个人, 几乎隔天就有人生日。 有人过生日,全班刷祝福,每个人都会转发生 日信息,光这个信息每天就很多。 小 R 小 C 小 X 另一方面,通过朋友圈了解他人的生活,常会产生潜在的社会比较。 由于大多数人都趋向于在社交网络中发布正面信息而隐藏负面,这种 社会比较往往会高估他人,对自己产生较低的评价,使心情受到损害。 2.“群信息卸载” : 离开“人情重灾地”的群,使焦虑感降低 过多的消息、好友、资讯都会造成信息过载。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 自主地选择和控制信息 ; 但由于加杂了“人情” 、 “面子”等关系和社 会规范因素,社交网络
6、上的信息管理有时并不那么“自主” 。信息过载 会使得信息处理困难,带来焦虑 ; 社会规范的限制亦会使人产生强迫 和束缚感。 3. 减少“泛社交”疲累, “有营养”的交往滋养情感满足 社交的尺度 08 Experiment 花在在线社交上的时间多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肯定会减少。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心理压力 只会越来越大。 我希望我的好友数量减少,人太多顾不过来,这 让我沮丧, 我现在只希望保留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S 君 小 X 刷屏引发的焦虑是隐形的,刷的时候是在自己 的舒适区内,还是挺舒服的,但放下之后,一 些不愿想的东西都摆在眼前了,要考虑需要怎 么解决,压力就特别大,特别失落。 小 M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