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华永道: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19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解读“十四五”规划和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年远景目标11月3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2万余字,共有15个部分,60条建议,是未来5年和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回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环境,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从1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关领域的发展设想和重点工作。与过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展示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有
2、很多新的看点。其中,下列与经济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值得大家高度关注。23淡化数量型发展指标,淡化数量型发展指标,提出全方位发展目标提出全方位发展目标4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发展目标表述的变化,体现了未来几年中国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平衡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也表明长期以来简单追求GDP增长的做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未来发展模式。不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可以更为从容地应付各种内外部冲击,为经
3、济政策制定留出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必要的增长速度,因为如果没有与潜在增速基本吻合的增速,不仅上述高质量发展目标无法实现,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失业和基本民生问题。一般认为,未来五年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应该可以维持在5%-5.5%水平。5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局中的核心地位6虽然“十三五”规划已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十四五”规划显然更加突出其重要性。一方面,建议提出,强调科技创新可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可以认为,这意味着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之后,科技进步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只有成功的科技创新
4、,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储蓄水平长期趋向下行的发展环境下,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建议强调了科技领域自强自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强调实现科技自强自立无疑有了比以往更加突出的重要意义。7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重要性8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紧随科技创新驱动之后提出,比“十三五”规划中相关内容明显提前,表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实体经济的根基,这与过去强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调似乎也有所不同。考虑到需要应
5、对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新冠疫情冲击等产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建议特别强调未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补短板、多元化和更加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认为,建立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增强其韧性,有望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战略的优先考量。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显示了未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大方向。结合具体的产业,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预计这些产业未来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9依托强大国内
6、市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双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1011这无疑是“十四五”规划最重要的亮点之一。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并在之后的各种文件中多次强调了这一战略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四五”规划再次将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表明,双循环的提双循环的提出并不是一个短期战略出并不是一个短期战略,而是适而是适应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一应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调整个中长期战略调整。这些环境变化包括我国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引起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导致进口需要不足、逆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