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解码未来组织: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士顿:解码未来组织: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12页).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2019年9月 阮芳、黄一超、孙磊、过群 解码未来组织 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 目 录 液态型组织 2 模块化平台型组织 5 对传统企业的启示 7 波士顿咨询公司2019年9月 展望下一个十年,技术的变革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的崛起,带来传统业务模式革新, 进一步转变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竞 争格局和愈加频繁的技术冲击,转型、创新、突破、重构将成为传统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未来的组织形态将何去何从?制胜未来的关键是什么?传统企业又该如何使新的组织形态 “为己所用”? “组织” 是企业发展的“骨骼” ,它支撑着企业的增长,并通过差异化分工协作,促进 了企
2、业的高效运转。组织架构的搭建、机制的设计、责任边界的确立决定了资源流动方向 和效率,对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传统企业的转型势必产生新的业务形态,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业务的发展诉求,构建适 应并支撑新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企业首先要熟悉不同业务形态下的组织特征,再反观已 有的组织,思考不同业务形态的组织架构对自身转型的启示。 我们认为,企业的业务形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可分为四种模式,且不同模式的业务 形态下,对组织形态的要求也不同(参阅图1) 。 精准执行:业务规模相对小,且依赖于组织能力。该业务形态下,组织需要支撑部门 间的专业分工,促进部门对管理层指令的准确执行,推动企业发展步
3、入正轨。 效率驱动:业务规模扩张,且更依赖于组织能力。组织设计更偏重于提升运营效率, 提高企业特别是业务前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创新驱动:业务规模相对小,且更依赖个人创新。组织架构更偏重于释放员工潜能, 激发创新和主动性,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动态平衡:业务规模庞大且高度依赖个人创新,代表未来潜在的业务形态。该业务形 态下,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考虑如何在实现“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和“激发员工个人 创新”中达到动态平衡。 解码未来组织 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 波士顿咨询公司2019年9月 解码未来组织: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2 如今,传统企业普遍采用
4、科层式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专业分工并层层铺开,保证 企业战略自上而下有效落地以支撑其“精准执行” 的业务形态需求;而快速发展的互 联网企业则多采用“面向未来” 的组织架构,满足企业“创新和效率驱动” 的发展诉求。 未来,传统企业在技术变革的驱动下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强化创新能力,这意味着其 业务形态也将不断向“创新驱动” 和“效率驱动” 两个方向扩充并转型,中国互联网企业 的组织架构经验将逐渐渗入传统企业的转型之路,以“液态型组织” 和“模块化平台型组 织” 为代表的“面向未来” 的组织架构特征及应用将为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诸多参考(参阅 图2) 。 液态型组织 液态型组织是一种“无边界、多流动”
5、的组织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刚性组织结构, 赋予组织和人才更多共融共生的机会,为创新、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液态型组织像一只流动的容器,承载并传输着企业内跨部门的人才、技术、知识等, 并通过在容器内的“混合” 和“流动” 完成自我更新、激发创造力,快速应对外部的竞争 和变革。 效率驱动 精准执行创新驱动 业务规模 业务属性 大 小 组织能力驱动个人创新驱动 动态平衡 图1 | 业务规模和业务属性共同决定企业的四种业务模式 注:业务规模由企业员工数,业务地区布局,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决定;业务属性,即企业业务增长的本质驱动因素;组织能力驱动,企业 对操作的精准度和协同效率、专业能力有高需求;个人创新
6、驱动,企业对创造力和专业能力有高需求。 波士顿咨询公司2019年9月 解码未来组织: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3 传统的刚性组织结构依托“清晰的等级权力” 和“明确的部门界限” 稳定运作,而液 态型组织的运作则需依托“基于信任的文化” 和“弱化的管理边界”(参阅图3) 。 基于信任的文化:在没有刚性的“组织约束” 前提下,支撑人思考、决策和行动的“文 化约束” 对企业尤为重要。基于信任的文化更有利于打破制度的框架,让领导者充分对员 工赋能、激发员工创造力;同时强化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 构建基于信任的文化有三种可行的途径: 弱化层级,崇尚平等:减少对个体间权利的区分,降低管理者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