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巨-道路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明巨-道路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与实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P1李明巨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24.6.26P2目录一、背景与需求二、工程实践三、小结与展望P3P3 01 背景与需求P41、背景与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550万公里,承担着63.5%的营业性旅客运输量和73.3%的营业性货物运输量,构成了流动的仓储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先行作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物流畅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人员、物质流动,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富,先修路P51、背景与需求交通运输部 2023.9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
2、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发展目标 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构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基本实现全生命期数字化。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修了路,管好路P61、背景与需求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江苏数字公路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总体要求 以数字技术赋能公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公路行业数字治理水平,全力促进公路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融合应用,为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增加新动能。形成“数字科技创新活跃、基础设施底座扎实、治理能力协同高效,智慧应用融合突破、支撑体系健全有力”的江苏数字公路体系。实现全省
3、普通国省道、长大桥隧三维数字化生产与建模,构建全省普通国省道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化底座,是江苏数字公路发展行动计划重要的任务。到2025年底,普通国省道、长大桥隧三维数字化率达到100%;初步建成业务协同、决策高效的融合二维空间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支撑构建江苏“公路脑”。管好路,数字化是基础P7实景三维中国1、背景与需求道路信息化不是新话题2020年以来,道路信息化发展很快,成果很多。需要的是性能再提升,覆盖面更广泛 从设计、建设、管护、运营服务全链条转型升级,不断迭代道路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交通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主要组成部分 交通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是交通新基建的核心内容 而公路管
4、理、管养数字化、智慧化应用公路新基建的主要内容P8P8 02 工程实践P92、工程实践目标开展普通国省道基础设施三维数据采集,全面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道路基础设施三维数据库,构建道路及周边环境、道路沿线设施等三维数字化场景;围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运营管理、应急管理、出行服务等业务需求,创新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公路业务智慧化管理水平。P102、工程实践数据对象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涵洞车道、路缘石、培路肩、中央分隔带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和附属工程主体结构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
5、绿化工程渡口码头道路基础设施P112、工程实践技术手段1、采集区域相对于倾斜航飞不易受限。2、路面属于近地面区域,车载采集可保证采集对象的完整;倾斜航飞,容易导致近地面处地物遮挡无法清晰建模。3、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成果半自动建模技术较为成熟,可构建精度较高的单体模型;单体模型是业务数据使用的基础。倾斜航飞生产的场景模型数据为一个整体,无法与业务属性进行关联。4、模型成果数据使用更为流畅。车载激光雷达适用于绝大多数路段车载+倾斜航摄适用于大型桥梁倾斜航空摄影适用于渡口、服务区、公路中心、收费站、养护工区、应急处置基地等P122、工程实践技术手段P132、工程实践技术手段工作阶段工作内容采用数据类型
6、及方式内业建模路面、一般桥梁、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大部分)、服务设施(大部分)、绿化工程的建模车载激光雷达采集数据,半自动化建模特大桥、大桥处理及建模车载激光雷达采集数据+倾斜航空摄影数据路面采用半自动建模成果,其他人工建模隧道建模车载激光雷达采集数据路面采用半自动建模成果,其他人工建模通用路灯、监控设备等模型制作车载激光雷达采集数据,人工构建模型库,为复用模型倾斜航飞内业数据处理:场景修饰、单体建模(公路中心、养护工区、应急处置基地、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治超站、渡口码头、部分边坡等)倾斜航空摄影数据场景模型自动化建模;人工完成模型修饰及单体化制作模型检查数据检查,模型与场景间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