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权-新“智”生产力引领灌区高质量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天权-新“智”生产力引领灌区高质量发展.pdf(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P1冯 天 权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2024年6月26日新“智”生产力引领灌区高质量发展P2目录一、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背景二、数字孪生漳河灌区建设方案三、体会与展望P3P3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背景01P4数字孪生灌区概述 主要是在灌区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充分利用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和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等相关成果,强化信息感知、资源共享、决策支持、泛在服务等体系构建;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推进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建设,提高灌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动态优化灌区水资源调度,充分发挥灌区综合效益。建设任务:来源: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P
2、5数字孪生灌区总体架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应用平台、网络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等。(来源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P6数字孪生灌区系统组成1、物理灌区: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体系,灌溉区域作物种植结构及主要用水户等。2、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立体感知体系、自动控制系统、支撑保障体系,为灌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计算、应用支撑、运行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和算力保护。3、数字孪生平台包括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等。数据底板为模型库和知识库提供算据;模型库和知识库为典型应用提供算法。其中,数据底板包括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和外部共享数
3、据,模型库包括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可视化模型,知识库包括多年运行管理经验凝练成的专家经验和业务规则。4、业务应用平台包括供需水感知与预报,水资源配置与供用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管理、自动控制、量水与水费计收、水公共服务及灌区一张图等主要业务模块。5、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营、监督检查、数据安全等。6、运行维护体系包括管理制度,运维保障,标准规范等。系统组成 P7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 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应用平台运行维护体系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立体感知体系,自动控制系统,支撑保障体系等建设。包括数据底板,模型库和知识库建设。主要包括供需水感知与预
4、报决策、水资源配置与供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管理、量水与水费计收、水公共服务及灌区一张图等主要业务模块建设。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营、监督检查、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运行维护制度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要求。P8P8数字孪生漳河灌区建设方案02P9数字孪生是实现智慧漳河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信息化建设基础 漳河局自1990年开始信息化建设以来,建设了近千个包括水位、雨量、流量、视频等感知设备,开发了近20个业务系统,在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开发、通信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一个以信息采集传输、运行监控为基础,综合数据库为纽带,优化配置、调度运行和水资
5、源管理为核心的漳河灌区信息化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为数字孪生漳河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P10水利部2023年初将漳河列为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单位之一漳河灌区入选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名单 漳河局依托于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漳河灌区现代化改造及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抢抓机遇、统筹谋划,围绕“洪水来了怎么办、一库清水怎么用、工程安全怎么保、标准化管理怎么做”四大核心任务,补充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数字孪生漳河平台,提升业务智能应用,建成了“1套数据、1个平台、N项应用、3端协同”的“1+1+N+3”数字孪生漳河体系架构,实现了防洪管理、水资源调度、大坝安全监测“四预”及
6、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打造国内首批数字孪生灌区试点示范区,夯实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四全”“四制”“四预”“四管”基础。设计开发功能测试上线试运行优化完善完工验收需求调研2021年8月2022年9月2022年6月2023年3月2023年4月2023年5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2024年6月P11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顶层框架设计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结合水库运行管理实际,对水库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立体式的设计,同时跳出水库管理看水库管理,从防洪安全、工程安全、库区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角度、多视野提出了建设任务,既有着眼全局的顶层设计,也有对重点关键环节的细部关注。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