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区域联合保障推动下的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技术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博会区域联合保障推动下的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技术进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进博会区域联合保障推动下的 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技术进展 目录 1 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体系 2 进博智慧监测和精细预报 3 未来工作方向 2023 1970、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7 2012 常规污染物监测 TSP/Pb、SO2、NOX、酸雨、SO42-、F-等。国控点颗粒物自动监测试点 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 O3试点监测 灰霾试点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监测需求和能力飞跃:常规监测、超级站 污染源管控监测:工业区站、交通站、扬尘站 精准化、智慧化 PM2.5、O3协同监测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和监测 污染源精细化管控 监测质量持续深入 监测体系、模式拓展创新 监测技术研究持续改进 前3
2、0年:除尘、低硫、工业布局调整 2000年之后:结构调整、综合整治 国十条出台,聚焦PM2.5和O3 围绕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大气监测体系也在不断拓展、创新和突破 AQI监测网 大气超级站监测网 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组分监测 交通污染 监测网 扬尘污染 监测网 工业区特征污染监测网 温室气体监测网 19个国控点,54个分区评价点;3个超级站;4+3个手工组分点;11个交通点、17个港口网格监测点、130辆出租公交车载移动监测;6500个扬尘监测点;74个工业区自动监测点;8个温室气体监测站 全面监控和反映问题,支撑管理决策 关于做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工作的通
3、知(环办函20131358号)2014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挂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区域中心)环杭州湾地区 金山区 舟山市 生态环境部 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预报预警中心 环境部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 预测预报中心 可视化会商 江苏省分中心 浙江省分中心 安徽省分中心 上海市分中心 共建、共享、服务 可视化会商 可视化会商系统 排放清单系统 数据共享系统 预测预报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 业务集成平台 高性能计算支持 系统平台 领导组 筹备组 预报业务组 组织架构 业务管理组 业务预报组 技术支持组 专家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江西省分中心 吴江区 河南省 青浦区
4、嘉善县 山东省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宁波市 嘉兴市 设立区域中心 增挂区域中心 数据中心 会商中心 建立了从上海市到长三角区域、从72小时分时段精细预报到15天污染潜势预报的多尺度预报体系,为城市及区域预报预警决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目录 1 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体系 2 进博智慧监测和精细预报 3 未来工作方向 每年成立前方工作组,部领导亲临指挥,大气司、监测司、执法局领导现场调度 空间、时间、要素多维度,构建“指纹”级全方位监测网络,依托大数据融合智能算法,实现污染问题快速诊断和溯源 监测技术覆盖陆海空天 监控范
5、围 更广更细 监控范围更广:实现上海-长三角-华东京津冀-海域综合监测。监控面更精细:国控点到乡镇等全类型站点全覆盖。监 测 类 型 更 全 更 精 污染源 10454家废气重点排污单位22386个排口在线监测数据,企业数同比增147%,监控点数增128%。空气质量 实现长三角四省一市518个省控点的常规监测数据共享,新增685个区县、乡镇点位 超级站 从以上海超站为主,到本届接入44个超级站,同比新增19个,初步实现京津冀+苏浙皖超级站全覆盖。推动形成长三角标准 海域监测 从首届进博会的0站点,第五届会期已建设形成10个海岛监测站 走航监测 1.从首届进博会重点区域工业区走航,到第五届近30
6、台走航车,形成走航-执法-整改闭环机制,“点穴”式管控。推动形成长三角标准 2.创新开展NOx、NH3、温室气体等走航模式,实现园区+交通重点排放走航监测全覆盖 交通站 10个交通路边监测站,逐步实现骨架监测与移动监测双网并行。卫星遥感 从首届探测火点,到第五届实现NOx、VOCs、颗粒物、火点等多种卫星遥感监测产品,支持精准施策。陆地站、海域站、走航、卫星、网格化技术大集成 进博会保障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 10454家废气排污单位 518个省控和市控监测站点 44个超级站 10个近海监测站 近30辆走航车 集成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利用实时清单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