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2024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从“光明影院”公益项目谈起(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2024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从“光明影院”公益项目谈起(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 从“光明影院”公益项目谈起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 2024 年 12 月 2 目录目录 一、“光明影院”: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创新实践.4(一)“光明影院”七年化茧成蝶.4(二)“光明影院”有效提升视力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7(三)“光明影院”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经验范式.10 二、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举措和成就.12(一)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政策法律体系不断健全.13(二)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举措不断加强.15(三)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17(四)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
2、权利的无障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19 三、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经验和启示.20(一)坚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21(二)坚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22(三)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实际.23(四)坚持技术驱动赋能.23(五)坚持强化主体意识.24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广大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得以更好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对于残疾人体验生命意义、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平等、正义、融合、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在残疾人群体中,视力残疾人由于其残疾特点,相应文化产品供给种类少、渠道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需给予特别保障。世界卫生组织 2019 年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世界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高达 22 亿人以上。中国是世界上视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该群体人数达 1731万。感知丰富世界、追求美好人生,是视力残疾人的重要现实需求。为保障视力残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权利,中国健全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倾力打造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通过制作推广无障碍影视作品、建设无障碍影院等,推动文化共享、缩小文化落差,为视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文化生活贡献社会力量,成为
4、中国积极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生动案例。4 一、“光明影院”: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创新实践一、“光明影院”: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创新实践 (一)“光明影院”七年化茧成蝶(一)“光明影院”七年化茧成蝶 缘起高校师生打造“文化盲道”的助残初心。缘起高校师生打造“文化盲道”的助残初心。“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发挥新闻人的力量,为视力残疾人群体尽绵薄之力。”回想起 2017 年“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初创时的情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志愿者团队的师生们依旧满腔热忱。主创团队师生经过认真研讨,在纪录片拍摄、电影短片制作等多个方案中反复考量比较,综合视力残疾人群体接受能力、院校专
5、业能力、社会资源支持程度,最终策划实施了“为视力残疾人讲述电影”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根据主创团队介绍,“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是在电影对白和音响的间隙,插入对于电影画面内容及其背后情感、意义的声音描述,制成可复制、可传播的标准化无障碍电影。“光明影院”项目坚持“用声音传递色彩,用聆听感知艺术”,从创始之初即确立了每周为视力残疾人群体提供 2 部无障碍电影、每年 104 部的目标,并将这一为视力残疾人打造“文化盲道”的初心延续至今,助力我国无障碍信息传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探索无障碍电影标准化制作模式。探索无障碍电影标准化制作模式。“会拉片,懂视听。”“光明影院”不仅是一个公益行动,更是一项专业
6、行为。对视听语言的理解,视听修辞的转换,以及配音、剪辑和对整部影5 片的把握,都对师生专业能力提出极大考验。“光明影院”项目创始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付海钲介绍,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标准化制作模式,“光明影院”的创作经历了从稚嫩到蜕变、从成长到成熟的艰辛探索。“团队采用标准化制作流程,具体环节包括选片撰稿审核校对录制,每一个环节都坚持 三审三校、精益求精,保证讲述内容真实还原电影画面,努力做到最好。”项目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志愿者赵希婧说。选片环节,“光明影院”突破了以往无障碍电影题材的局限,涉及动画题材、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历史题材等众多类型,力求满足不同年龄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