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桔子:2020年全球ADC抗体偶联药物行业浅析(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桔子:2020年全球ADC抗体偶联药物行业浅析(35页).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HMO中国化萌芽 HealthcareHealthcare Industry Industry 20202020年全球ADCADC 抗体偶联药物行业浅析 1、ADC药物概念 2、ADC药物发展史 3、ADC药物构成与作用机制 4、ADC研发策略总览 5、上市药物总览 6、上市药物分析 6.1 Mylotarg 6.2 Adcetris 6.3 Kadcyla 6.4 Enhertu 7、基于上市药物的研发策略迭代总结 8、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情况 9、国外公司分析 9.1 ADC Therapeutics 9.2 NBE Therapeutics 10、国内公司分析 10.1 荣昌生物 10.2
2、 Ambrx 10.3 多禧生物 11、国内传统制药公司布局 12、小结 目录 1 ADC药物概念 2 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之后,化疗药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逐 渐成为了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也对于化疗具有一定的了解,尤 其是它的副作用较大,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因此对化疗非常抵触。 化疗药副作用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化疗药没有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 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的细胞造成影响;第二,化疗药主要采取的是全身给 药的方式,全身用药需要大的剂量,这就会加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全身给药比较有代表性的另一个药是糖皮 质激素,由于某些疾病应用大量激素的后 遗症广
3、为人知,所以公众也很排斥激素。 医学上有些非全身性疾病,比如哮喘,轻 中度的非急性发作的患者采用全身给药也 的确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所以局部的吸入 性给药应运而生。同理,科学家也在研究 如何将化疗药直接靶向肿瘤细胞,减轻其 不良反应。 抗体药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给化疗药带来 了一个好的定位装置,抗体与小分子化药 的组合被称为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ADC药物是 近年来肿瘤领域最受关注的研发方向之一, 其被认为是未来传统化疗药的替代者, 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0亿美元。 ADC 抗体偶联药物结构 抗体可变区 抗体恒定区 Li
4、nker(接头) 毒性分子(弹头) ADC药物发展史 3 20世纪初,德国医学家、化学疗法创始人和体液免疫学说倡导者、1908年诺 贝尔奖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Paul Erlich提出“我们血液里面有一些神奇的子弹, 这些神奇的子弹是可以治疗疾病的“,借助这些子弹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部位的 想法也被视为是ADC抗体偶联药物的最初设想。 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开创了抗体技术的新时代。5年后,美国斯坦福医 学中心的Levy用B细胞淋巴瘤患者瘤细胞制备了一个抗独特型单抗,这也是单 克隆抗体第一次应用于肿瘤治疗。1986年第一个单抗药物获得FDA批准上市之 后,单抗药物在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的推进与迭代
5、下,终于迎来了美罗华和赫 赛汀这两种经久不衰的药品。 伴随着单抗药物的发展,ADC也逐渐从概念转化为现实。2000年惠氏制药的 一代ADC药物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通过FDA 的Subpart H快速批准程序而获批上市,成为了ADC领域第一个上市的药物。由于惠氏制 药在2009年被辉瑞收购,Mylotarg也被辉瑞获得。2004年启动的Mylotarg 上市后验证性III期研究SWOG 106中,Mylotarg联合化疗组没有显示出临床 获益,且药品安全问题,2010年06月,辉瑞主动将Mylotarg撤市,后于 2017年改变剂量后再度上市。期间基于前
6、辈改进技术的二代ADC在随后逐渐 上市,在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下,ADC抗体偶联逐步成熟,研发与上市品种快 速增加。 1913年 概念提出 1975年 抗体技术 问世 1980年 抗体应用于 肿瘤治疗 1986年 单抗药物 首次获批 2000年 ADC药物 首次获批 2010年 首个ADC 药物退市 2011年 二代ADC 药物获批 2017年起 技术迭代 获批增加 ADC药物由抗原特异性抗体、接头(linker、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 (弹头)三部分构成。抗体起到了定位的作用,通过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 合之后,ADC偶联药物在胞吞作用下内化,对靶细胞进行杀伤。 ADC各组分都拥有着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