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24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报告-以青海嘉塘、年保玉则和内蒙古巴彦淖尔3个社区为例(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24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报告-以青海嘉塘、年保玉则和内蒙古巴彦淖尔3个社区为例(82页).pdf(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研究报告牧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案例以青海嘉塘、年保玉则和内蒙古巴彦淖尔3个社区为例I版权信息报告作者第一章:史湘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邵诗涵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第二章:戴胡萱 西交利物浦大学李黎 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三章:陈熙尔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协调、调研、翻译和文字整理邵诗涵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达哇江才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王悦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朱子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贡布泽仁 西南财经大学邵诗涵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第四章:张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研究所刘馨浓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封面图片邓星羽项目支持青海省玉树州人民政府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人民政府乐施会山水公益基金会II前言热浪,洪涝,干旱,高温,气候
2、变化或者以极端天气的方式,或者以缓慢变化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所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但是对气候变化的承受和反应却是地方的,越是依赖自然资源、越是贫困或者缺乏流动性的人群越发敏感。但是传统智慧也许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干旱高寒牧区,由于气候(比如降水)的高度变异性导致的自然资源分别的高度时空异质性,使得“气候变化”这个词,对于牧区和牧民而言,并不是一个新的事情。天然放牧畜牧业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相关生产、生活以及本土知识,本质上就是要应对这些气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气候“变化”对于牧民而言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因此,牧民对于气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骨子里
3、其实是主动去“管理”风险,比如移动,而非现在气候变化学界所谓的(被动)“应对”风险。牧区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外界的主流发展观的干预(当然,也包括主流发展叙事下牧民的自我放弃),包括不当政策、强加的市场(而非自发的),使得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困境时,自己的之前的“管理”风险的理念和经验优势反而在逐渐丧失。所以当前牧区面临的最尴尬的问题或许是,所谓的“现代化”的东西没学会或正在拼命学,而自己最具优势的东西却在丧失(或被迫或主动)。因此,讨论牧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或许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路,重新塑造主流话语。即从“应对”风险变为“管理”风险。而全球天然放牧畜牧业过去几千年的“管理”风险经验,
4、在重塑话语的过程中,应该被重视。这本案例报告,试图从依赖于牧业的人群作为对象,去观察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千百年来从适应气候波动的传统出发,牧民如何在新的时代应对和管理气候的风险,政策、市场和自然环境如何与之交互和发展。报告选取了青海玉树的嘉塘草原,果洛的年保玉则,以及内蒙古磴口县三个地点作为案例研究,试图从这些故事中探讨社区的发展路径,外部利益方、政策制定者该如何去理解和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希望这样的讨论继续下去,共同探索草原气候风险管理之路。李文军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II目录版权信息I前言II第一章 研究背景021.1 牧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051.1.1 青海省
5、果洛藏族自治州年保玉则社区051.1.2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嘉塘草原061.1.3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071.2 气候变化对牧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101.3 牧区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转变121.4 前期的项目基础及研究目标16第二章 年保玉则案例研究:社区参与气候适应性行动的态度202.1 研究区域背景介绍202.2 调查方法202.2.1 关键信息人访谈和参与式观察202.2.2 Q调查212.3 调查结果232.3.1 年保玉则区域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影响232.3.2 当前社区基于气候变化适应的草地恢复实践262.3.3 社区参与草地恢复的态度282.4 讨论和建议31第三章 嘉塘
6、案例研究:政府、社区组织和市场机制在牧民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4IV3.1 政府、社区和市场机制协同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343.2 研究区域背景介绍及研究方法353.3 案例村牧民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分析373.4 案例村牧民气候变化感知分析413.5 气候变化影响下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433.5.1 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生产影响的感知分析433.5.2 畜牧业生产的收支结构分析443.6 讨论和政策建议45第四章 内蒙古巴彦淖尔案例研究:气候灾害下的分流与重压484.1 研究区域背景介绍484.2 调查方法504.3 案例村牧民气候变化感知524.3.1 气候与灾害524.3.2 植被与水资源指标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