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58页).pdf(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研究研究院院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要点 2024 年第年第 3 期(总第期(总第 3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4 年年 9 月月 26 日日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 区域经济金融区域经济金融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 (长三角)(长三角)组 长:陈卫东 副组长:张兴荣 成 员:郑荣信 沈天薇 周 磊 武 鹏 龚一泓 联系人:郑荣信 电 话:021-38823358 邮 件:csjjryjy_shbank-of- 经济金融回顾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与展望: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服务业较快恢复,投资保持良好增势,但三省一市外贸、消费、
2、房地产市场等发展有所分化。在长三角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和三省一市政府协同努力下,长三角经济有望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 5.5%左右。县域经济专题研究:县域经济专题研究:近年来,长三角县域对长三角经济总量的贡献度持续超过三分之一,百强县、千亿县数量全国领先,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同时,也面临内部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片区人口外流等挑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长三角县域要发挥全国引领示范作用,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重点在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金融供给质效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
3、(万亿元)及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及贡献度贡献度(%)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303234363840024681012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比重(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年第3期 1 长三角对全国经济贡献度长三角对全国经济贡献度上上升升 全年有望全年有望延续平稳延续平稳发展发展态势态势 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 2024 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结构调整深化
4、等带来的新挑战,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快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区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持续恢复,投资保持良好增势,但进出口、消费、房地产市场区域间分化加剧,社融增速下降明显。展望四季度,长三角经济有望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 5.5%左右。工业仍是拉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将持续发力,带动投资保持良好增势。面对内需偏弱、地产周期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内外部挑战,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出系统化部署,将着力在释放需求动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培
5、育新质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一、上半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一、上半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 (一一)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经济经济贡献度上升贡献度上升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 1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增速比全国(5.0%)高 0.5 个百分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4.4%,比上年同期提高 0.2个百分点(图 1)。从三大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同比增长 6.4%,比全国高 0.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比全国高 0.4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分省市看,沪苏浙皖地区生产
6、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4.8%、5.8%、5.6%和 5.3%。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 图图 1 1: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累计值(万亿元)及全国占比(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二二)工业较快增长,工业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增速高于全国全国 上半年,长三角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科创与产业融合,以汽车、电子信息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6%,比全国(6.0%)高 1.6 个百分点。苏浙
7、皖工业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8.6%、8.0%、8.5%,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 9.1%、10.6%、15.2%,分别比全国高 1.3、2.8、7.4 个百分点。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8%,比全国低 5.2 个百分点。(三三)服务业回升向好,服务业回升向好,增速略高于增速略高于全国全国 上半年,长三角持续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以交通物流、信息、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领跑经济增长,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比全国高 0.4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58.0%,比全
8、国高 1.3 个百分点。分省市看,沪苏浙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5.8%、4.8%、5.0%,高于全国水平(4.6%);安徽服06121824300481216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 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2%,低于全国水平。(四四)消费市场总体稳定,消费市场总体稳定,增速略低于全国增速略低于全国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消费动能不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6%,增速比全国低 0
9、.1 个百分点;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6.1%,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图 2)。分省市看,苏浙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4.9%、4.5%、4.1%,分别比全国高 1.2、0.8、0.4 个百分点。上海消费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3%,除吃的商品外,其他方面均出现下降。图图 2 2: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累计值(万亿元)及(万亿元)及全国占比(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五五)投资保持良好增势,投资保持良好增势,增速略高于全国增速略高于全国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2%,比全国高 0.3 个
10、百分点。分省市看,沪浙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势,同比分别增长 10.2%、4.0%、4.0%,均高于全国水平(3.9%);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7%,低于全国(图 3)。061218243002468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 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上半年,上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1.1%、52.9%。江苏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2.6%,其
11、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9%、17.0%、29.1%。安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6.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4.5%。图图 3 3:全国和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六六)进出口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保持平稳增长,对全国贡献度略有下降对全国贡献度略有下降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长三角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进出口总值达 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比全国低 0.3 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36.6%,占比较上年同期下
12、降 0.1 个百分点(图 4)。苏浙皖进出口增长强劲。上半年,苏浙皖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8.5%、7.8%、7.4%,均高于全国水平(6.1%)。机电产品成为出口重点。苏浙皖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9.8%、9.6%、11.9%。民营企业成为拉动进出口的-30-150153045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 重要力量。苏浙皖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占各省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 45.8%、85.8%、50.8%。上海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上半年,上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
13、长 0.6%,比全国低 5.5 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贡献度下降明显,进出口总额占上海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 57.7%,较过去五年历史同期均值(62.6%)下降 5.0 个百分点。图图 4 4:长三角进出口总长三角进出口总额累计值额累计值(万亿元)及(万亿元)及全国占比(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七七)房地产房地产市场市场保持韧性,保持韧性,表现表现总体总体好于好于全国全国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1.0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1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5.0 个百分点,降幅比全国水平(-18.6%)小 2.3 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 1
14、.7 万亿元,同比下降 6.2%,降幅比全国水平(-10.1%)小 3.9 个百分点。上海房地产市场“量、价”回升。上半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0.7%。6 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涨 0.4%、4.4%;01020304002468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进出口总额长三角/全国-进出口(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6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 0.5%,为今年以来首次转涨。上半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增长强劲,同比增长 8.4%,比全国高 18.6 个百分点。苏浙皖房地产
15、复苏动能仍有待提振。上半年,苏浙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 10.0%、20.4%和 26.1%。其中,浙江和安徽降幅大于全国。房地产投资仍未摆脱负增长,苏浙皖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 9.5%、5.8%和 16.9%,其中,安徽降幅大于全国。(八八)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回落,对全国贡献度略有下降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回落,对全国贡献度略有下降 6 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78.6 万亿元,同比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 6.5 个百分点至 5.5%,比全国(6.0%)低 0.5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26.1%,比上年同期下降 0.1 个百分点(图 5)。分币种看,人民币存款余额 76.2
16、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外币存款余额 336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0.1%。分部门看,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是主要拖累项。住户存款余额 3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9%;企业存款余额 25.8 万亿元,同比下降 1.7%;政府存款余额 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非银存款余额 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3%。分省市看,沪苏浙皖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7.2%、4.9%、3.6%、8.6%。上海、安徽分别比全国高 1.2、2.6 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分别比全国低 1.1、2.4 个百分点。(九九)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贡献度上升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贡献
17、度上升 6 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69.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 2.7 个百分点,比全国(8.3%)高 2.7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 27.1%,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图 6)。分币种看,人民币贷款余额6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外币贷款余额1415.4亿美元,同比减少10.2%。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7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长乏力,企业贷款是重要支撑。住户贷款余额 2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企业贷款余额 46.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6%;非银贷款余额 0.1 万
18、亿元,同比增长 78.6%。分省市看,沪苏浙皖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6%、11.7%、10.9%、12.6%,均高于全国水平。图图 5 5:长三角本外币存款余额(万亿元)及:长三角本外币存款余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6 6:长三角:长三角本本外币外币贷贷款余额(万亿元)及款余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612182430020406080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长三角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存款:长三角/全国(右轴)0612182430020
19、406080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长三角本外币贷款余额本外币贷款:长三角/全国(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8(十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大幅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大幅下降,直接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直接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5.2 万亿元,同比下降 22.5%(少增 1.5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 28.7%,比上年同期下降 2.4 个百分点(图7)。从构成看,间接融资占全国比重提升,但直接融资占全国比重下降明显。间接融资增量 4.3 万亿元,同比下降 18
20、.6%,降幅比全国小 2.6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 34.6%,比上年同期提高 1.1 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增量 0.7 万亿元,同比下降 28.6%,降幅比全国大 25.8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 14.1%,比上年同期降低 5.1 个百分点。分省市看,沪苏浙皖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为 0.5、2.2、1.7、0.8 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2.9%、-23.5%、-30.9%、-17.9%。其中,江苏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233.5%、71.6%、75.5%;浙江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122.7%、65.6%、78.1%;安徽企业债券、
21、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75.8%、79.8%。图图 7 7:长三角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万亿元)及全国占比(:长三角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1020304003692020-062021-062022-062023-062024-06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9 二、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展望二、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一)长三角经济(一)长三角经济有望有望延续平稳延续平稳发展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达 5.5%左右左右 展望
22、四季度,工业仍是拉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将持续发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势。面对内需偏弱、地产周期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内外部挑战,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出系统化部署,将着力在释放需求动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我国发展强劲增长极,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预计长三角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 5.5%左右。1.长三角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长三角新一
23、轮三年行动计划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2024 年 7 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行动计划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部署要求,结合三省一市实际,围绕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安全发展和文化建设三大重点提出 9 方面 165 项重点任务。(1)关于关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一是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行动计划提出推广长三角政务服务远程虚拟窗口跨省通办模式,深入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异地就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研究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推动建立长
24、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中心,建立健全跨区域法律政策适用标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0 准统一协调机制,完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等 25 项重点任务。二是要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行动计划提出制定出台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举措,联合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开行串联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大环线列车,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长三角,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服务机制等 23 项重点任务。(2)关于关于协同发展协同发展。一是要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和深度。行动计划提出联合编制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
25、划,推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加快“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和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等 15 项重点任务。二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制定长三角“无废城市”区域共建联治方案,共建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低(零)碳园区、工厂,推动三省一市充电平台有效衔接和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共享,探索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等 17 项重点任务。三是要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南京、杭州宁波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设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组建
26、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资质跨区域互认,深入实施长三角新加坡、长三角芬兰产业创新合作项目等 20 项重点任务。四是要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联合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两个数据中心集群,加快推动 G60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1 科创走廊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等 20 项重点任务。五是要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行动计划提出制定实施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27、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支持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生物医药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探索,成立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鼓励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民营企业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参与度等 22 项重点任务。(3)关于)关于安全发展安全发展和文化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是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行动计划提出持续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支持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创新,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战略联盟,协同编制长三角地震监测站网一体化规划等共 13 项重点任务。二是要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
28、遗产,联合推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等线路,联合举办跨区域重大体育赛事和品牌活动,协同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等 10 项重点任务。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还发布了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 2024 年工作重点,提出三方面 54 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共同夯实区域生态基底、加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以及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2.上海将重点抓好扩内需稳外需、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等五方面工作上海将重点抓好扩内需稳外需、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等五方面工作 年底前,上海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快落实“两重”“两新”1政策,“政策+活动”激发消费
29、潜力,全力促进外贸外资保稳 1“两重”政策指的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政策指的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2 提质。二是进一步促进重点领域提质增效。全力稳定工业生产,促进金融业回升向好,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促进重点产业多增少降,提升重点区域经济贡献度。三是进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四是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新兴产业发展
30、高地,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优化产业和创新生态等。五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兜底保障制度、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大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安居等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韧性安全城市建设。3.江苏将江苏将以以更大力度稳经济、抓工业、抓服务消费更大力度稳经济、抓工业、抓服务消费 年底前,江苏省重点落实三大工作任务。一是更大力度落实好稳经济政策。加快推进“两重”“两新”政策落地见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提速,持续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出口,全力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继续强化“好房子”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二是固本兴新抓好工业经济。加大
31、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力度,深化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三是多措并举抓好服务消费。积极扩大健康养老、家政、体育、文旅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科技、软件信息、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型服务业。4.浙江将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房地产发展浙江将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新模式等八方面工作模式等八方面工作 年底前,浙江省重点落实八大工作任务。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3 动“千项万亿”项目落地见效,切实做好“两重”项目谋划推
32、进。二是推动工业稳进提效。加快建设“415X”2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外贸新模式、新路径、新市场、新空间,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四是释放“两新”政策效应。更大力度促进文旅消费,创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升级,不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五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再创辉煌,突出抓好平台经济,大力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六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七是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加快
33、培育新质生产力。八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3”,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5.安徽将力争在加快产业集聚、改革开放创新等五方面取得新突破安徽将力争在加快产业集聚、改革开放创新等五方面取得新突破 年底前,安徽省将大力推动五方面工作。一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支持制造业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高科技、产业链强链补链、“四新”4经济等领域的创业创新创造。三是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大黄山建设、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企业数字化转
34、型等工作,推动金融、科技、人才 2 2023 年 5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 年)。“4”指的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四个万亿级产业群;“15”指的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 15 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X”指的是浙江省重点聚焦的前沿领域。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 年 6 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 1 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4 指的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35、、新模式。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4 等资源深度融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金融活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四是发挥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五是用足用好“两重”等政策,大力开拓投资和消费增长潜力,扎实做好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等重点任务。(二)纵深推进金融“五篇(二)纵深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大文章”,抓好三年行动计划落地 商业银行要优化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部署,持续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六方面的产品服务创新,助力三年行动计划落地。一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在服务长三角科技
36、创新跨区域协同和助力长三角一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在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和助力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上发挥引领作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上发挥引领作用。探索金融支持科技研发新模式,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等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支持。推进科技金融产品业务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将授信贷款、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相结合,助力 G60 科创走廊科创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空产业及未来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在区域环境共保二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在区域环境共保联治、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联治、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先行先试先行先试。推广运用一体化示范
37、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试点成效,强化金融支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建设,为长三角“无废城市”区域共建联治提供金融保障。围绕长三角地区航运业绿色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低(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等项目需求,建立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等全方位、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银政合作,助力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推进重点领域普惠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三是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推进重点领域普惠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推进长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5 三角区域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创新,结合长三角
38、营商环境特点,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开发供应链票据业务、应收账款票据化金融产品等,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贴现通”“票付通”业务。挖掘长三角区域旅游、体育和文娱场景的商户需求,推进快捷支付、商户收单等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覆盖,提升金融支付的便利性。四是打造养老综合服务,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四是打造养老综合服务,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有效整合信贷、资管、信托等资源,为医疗、保健、制药、康养等不同类型、规模、阶段的养老产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长三角东台、广德康养项目建设,探索适配候鸟式、疗
39、养式、田园式等养老模式的金融支持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长三角民众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积极配合三省一市政府部门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落地。五是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全币种、全渠道跨境资金结算及外币兑换、汇率保值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国际商务、贸易合作平台发展。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士支付结算、跨境汇款、个人消费等金融服务便利性,服务长三角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持续丰富跨境人民币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着力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三省一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
40、片区推进制度型开放。此外,支持数字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技术贸易、跨境电商等创新场景的落地应用。六是发展数字金六是发展数字金融融,以数字化思维促进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以数字化思维促进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探索数据权属确认、数据定价、数据资产化等数据开发利用与流通交易机制,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6 数据流通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信用长三角”“长三角征信链”等平台建设,加强跨区域信用应用,提升跨区域协同授信水平。充分运用已有数字化转型成果,为商业银行系统内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服务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三、三、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41、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城乡融合中走在前作在城乡融合中走在前作示范示范 县域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报告聚焦长三角县域,在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提出了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对金融支持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做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更好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长三角县域经济力量。(一)(一)研究长三角县域研究长三角县域经济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42、1.1.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当地的繁荣与民生,更是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量上看,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共有 1867 个县域5,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6数量的65%左右,约为市辖区数量的 2 倍。从地域面积看,2023 年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90%左右。从人口看,2023 年县域人口近 7.5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 5 县域,包括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区、特区、林区。6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
43、划 2844 个,除 1867 个县域外,还包括 977 个市辖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7 的比重约为 52.5%。从经济实力看,2023 年县域贡献了全国 37%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39%以上的第二产业增加值、46%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2.2.长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三角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县域县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长三角县域经济发达。按照地区生产总值排名,2023 年长三角地区共有 45个县(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其中,江苏省 25 个,浙江省 17 个,安徽省 3 个。千亿县数量更是达到
44、 33 个。排名首位的昆山市 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在 5000 亿元的高基数基础上实现 5%的增长。第二位的江阴市 2023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0.5 亿元,今年有望成为全国第二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5000 亿元的县级市。长三角县域经济对其他县域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县域经济率先突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孕育产生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模式。全面分析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总结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优秀经验,探索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有效路径,可更好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3.3.
4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新的部署,长三角县域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新的部署,长三角县域要当好先锋做好表率当好先锋做好表率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仍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发展短板,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8 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
46、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域具有城乡联系紧密、地域范围适中、文化同质性强等特点,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循环”。长三角地区有基础、有能力率先探索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为在全国范围内更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
47、同富裕的当好先锋表率。(二)(二)长三角县域长三角县域7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特点 1.1.长三角县域经济在全国县域处于领先水平长三角县域经济在全国县域处于领先水平 截至 2023 年底,长三角地区共有 152 个县(县级市)。其中,苏、浙、皖三省分别拥有 40 个、53 个和 59 个县(县级市)(图 8)。长三角县域总面积约 25.2 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1 亿人8,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11.0 万亿元。长三角地区县域以 70.5%的区域面积、约 46.1%的常住人口,贡献了长三角地区约 36.2%的地区生产总值(表 1)。7 2016 年 7 月,崇明撤县设区,上海正式进入“
48、无县时代”。本报告研究的长三角县域,指的是苏浙皖三省的县域。在下文计算长三角县域各指标占长三角地区比重时,长三角地区指标统一采用三省一市数据。8 常住人口采用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19 图图 8 8:长三角县域空间分布:长三角县域空间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表表 1 1:长三角县域概况:长三角县域概况 类别类别 长三角长三角 江苏江苏 浙江浙江 安徽安徽 县域面积(万平方千米)25.2 6.4 7.9 10.9 县域面积占比(%)70.5 60.0 74.5 78.1 县域常住人口
49、(2020 年)(亿人)1.1 0.4 0.3 0.3 县域常住人口占比(2020 年)(%)46.1 44.6 52.2 60.4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023 年)(万亿元)11.0 5.3 3.5 2.2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比(2023 年)(%)36.2 41.2 43.0 47.1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百强县、千亿县数量及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看,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长三角百强县(45 个)数量占全国近一半,千亿县数量(33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0 个)占全国近六成,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 8%的县域数
50、量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左右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2.长三角县域经济规模稳步提升,苏浙皖县域经济占比相对稳定长三角县域经济规模稳步提升,苏浙皖县域经济占比相对稳定 从规模来看,长三角县域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从规模来看,长三角县域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0-2023 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 3.6 万亿元增至 11.0 万亿元,增长 2.0 倍(图 9)。其中,江苏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 1.8 万亿元增至 5.3 万亿元,增长 1.9 倍。浙江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 1.2 万亿元增至 3.5 万亿元,增长 2.0 倍。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 0.6 万亿元增至 2.2 万亿元,增长
51、2.6 倍。从贡献度来看,县域经济对长三角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从贡献度来看,县域经济对长三角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2010-2023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总体稳定在 35%-37%之间。其中,2012-2018 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 年之后呈现小幅波动上升。图图 9 9: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占比(: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占比(%)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结构来看,苏浙皖三省县域经济占比相对稳定。从结构来看,苏浙皖三省县域经济占比相对稳定。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占长三角近半壁江山,但近年来占比略有下降。2010
52、-2023 年,江苏省县域地区生303234363840024681012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比重(右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1 产总值占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49.8%下降至 47.8%。浙江省县域经济规模占比接近长三角三分之一,且呈稳中微降态势。2010-2023 年,浙江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33.0%下降至 32.1%。安徽省县域经济规模占比最低,但近年来占比增幅最大
53、。2010-2023 年,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17.2%上升至 20.1%(图 10)。图图 1010:苏浙皖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苏浙皖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县域县域比重(比重(%)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3.3.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梯度分化特征,且地区间差异有所扩大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梯度分化特征,且地区间差异有所扩大 (1)县域经济极化特征明显,省际、区位县域经济极化特征明显,省际、区位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平衡 从梯度分布来看,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极化特征较为明显。从梯度分布来看,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极化特征较为明显。2023 年,长三角地区生
54、产总值超 5000 亿元的县域 1 个(昆山市);3000-5000 亿元之间的县域2 个(江阴市、张家港市);1000-3000 亿元的县域 30 个;500-1000 亿元的县域 42 个;500 亿元以下的县域 77 个,占长三角县域的一半以上。2023 年,长三角经济规模最大的县域(江苏省昆山市)与经济规模最小的县域(安徽省石台县)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近 145 倍(图 11)。10203040506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江苏占比浙江占比安徽占比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55、 年第 3 期 22 2023 年,长三角地区有 2 个县级市(昆山市、江阴市)经济总量超过青海省(3799.1 亿元),5 个县级市(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慈溪市)经济总量超过西藏自治区(2392.7 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前 31 位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图图 1111:20232023 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位序位序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省际分布来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省际分布来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浙江省次之,安徽省最浙江省次之,安徽省最低。低。2023 年,在长三
56、角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的 33 个县域中(全国 59 个),江苏省 21 个,浙江省 11 个,安徽省仅有 1 个(肥西县)。在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低于 500 亿元的 77 个县域中,安徽省 47 个,浙江省 27 个,江苏省仅有 3个(图 1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408012016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3 图图 1212:20232023 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区位分布来看从区位分布来看,靠近核心城
57、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反之则发展水靠近核心城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反之则发展水平较低。平较低。核心城市会通过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等多元化渠道对周边县域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通常而言,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县域经济受到的辐射作用越强。本报告使用地理质心经纬度坐标测算了长三角各县域与上海的地球球面距离,绘制了长三角 152 个县域到上海的距离与其 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散点图。总体来看,距离上海越近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图 13)。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4 图图 1 13 3:长三角县域到上海距离
58、与:长三角县域到上海距离与 2023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2)县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有所县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有所加大加大 本报告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方法,考察长三角 152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布规律与演化趋势。核密度曲线图(图 14)的横轴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纵轴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对应的概率分布。由该图可知,2010-2023 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核密度曲线呈现出向右移动、峰度下降、宽度上升、左尾陡峭、右尾拉长的特征。表明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一是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曲
59、线向右移动)。二是二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的集中度有所下降,偏离程度有所上升(峰度下降、宽度上升),即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呈扩大态势。三是三是多数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概率分布在1000 亿元规模以下(左尾陡峭、右尾拉长),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20040060080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与上海间距离(千米)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5 图图 1 14 4: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核密度曲线: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核密度曲线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3)县域经济发展“高高集聚
60、”与“低低集聚”特征并存县域经济发展“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并存 为考察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报告使用局部莫兰散点图(Moran Scatter)和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 s I)进行分析。莫兰散点图的横轴表示长三角某个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经过标准化处理),纵轴表示该县周边相邻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值。以标准化后均值将坐标轴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HH)为“高-高”值集聚区,即长三角县域经济的“高地”,表示长三角某个县域自身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其周边近邻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也相对较高。依此类推,第三象限(LL)为“低-低”值集聚区,即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洼地”。
61、第二象限(LH)和第四象限(HL)分别为“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对莫兰散点图进行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即为全局莫兰指数,当该指数大于 0 时,表明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即长三角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高水平集聚与低水平集聚并存的分化特征。根据 2023 年长三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6 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莫兰散点图和全局莫兰指数(0.15)可知,长三角县域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图 15)。其中,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则集中在安徽省与浙江省西南部地区。图图 1 15 5:20232023 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
62、总值的莫兰散点图年长三角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莫兰散点图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4.4.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波动性较小,但增速换挡明显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波动性较小,但增速换挡明显 (1)县域经济相比于非县域经济波动性更小、稳定性更高县域经济相比于非县域经济波动性更小、稳定性更高 本报告使用经济增速的区域分解核算框架,将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解为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非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两个分项的贡献率,考察县域经济发展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其演化趋势。根据图 16 测算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一是县域经济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0-2023 年,县域经济对长三
63、角经济增速贡献度的年平均值高达42.0%,贡献度虽略低于非县域,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二是县域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增速贡献度的波动性更小、稳定性更高。在新冠疫情冲击的年份(2020年和 2022 年),县域经济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度呈上升态势;在疫情冲击减弱(或消退)的年份(2021 年和 2023 年),县域经济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7 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可见,与非县域经济相比,县域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波动性更小,是长三角经济的“稳定器”。图图 1 16 6: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速分解结
64、果(分解结果(%)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分省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速的贡献度稳步提升,安徽省则存在一定波动性(表 2)。2020-2023 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度由 42.33%逐年上升至 44.95%,上升了 2.62 个百分点。浙江省县域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度由 44.65%上升至 47.21%,上升了 2.56个百分点。安徽省县域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度由 2020 年的 47.53%上升至 2022 年的 58.86%,2023 年则下降至 53.29%。表表 2 2:县域经济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对长三角三省一市三省
65、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速的贡献度(的贡献度(%)时间时间 长三角长三角 江苏江苏 浙江浙江 安徽安徽 2020 年 40.49 42.33 44.65 47.53 2021 年 37.73 42.68 44.69 49.42 2022 年 48.95 44.50 47.02 58.86 2023 年 40.82 44.95 47.21 53.29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02.04.06.08.010.02020202120222023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县域贡献部分非县域贡献部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8(2)
66、县域经济增速换挡较为明显县域经济增速换挡较为明显 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呈现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态势。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呈现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态势。2015-2023 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 10%的县域由 34 个降至 4 个,降幅达 88.2%。增速在8%-10%之间的县域由 65 个降至 10 个,降幅达 84.6%。而增速在 5%-8%的县域则由 43 个增至 118 个,增长 1.7 倍(图 17-18)。图图 1 17 7:20152015 年年长三角长三角县域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
67、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29 图图 1 18 8:20232023 年年长三角长三角县域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5.5.长三角县域人口长三角县域人口整体整体呈净流出状态,但浙江净流入呈净流出状态,但浙江净流入 从长三角层面来看,县域人口整体处于净流出状态。从长三角层面来看,县域人口整体处于净流出状态。2020 年,长三角县域常住人口约 1.08 亿人,户籍人口约 1.19 亿人,人口净流出 1111.0 万人,占县域户籍人口比重达 9.3%。从省级层面来看,安徽省和江苏省处于净流出状态,浙江省处于净流入状从省级层面来看,安徽省和江苏省
68、处于净流出状态,浙江省处于净流入状态。态。2020 年,安徽省县域人口净流出量为 1208.6 万人,净流出率高达 24.7%。江苏省县域人口净流出量和净流出率分别为 265.6 万人和 6.6%。浙江省县域人口净流入量为 363.2 万人,净流入率为 12.0%。从县域层面来看,人口净流出区覆盖了苏北、浙南和安徽全域,净流入区从县域层面来看,人口净流出区覆盖了苏北、浙南和安徽全域,净流入区主要集中于苏南和浙北。主要集中于苏南和浙北。2020 年,长三角人口净流出县域达 114 个,占比高达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0 75%。其中,苏浙两省分别为
69、 30 个、27 个。安徽省除肥西县和宁国县外,其余57 个县域均处于净流出状态(图 19)。人口净流出量排名前三的县域分别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和颍上县,人口净流出数量分别为 68.9万人、65.1 万人、60.3 万人。人口净流入量排名前三的县域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义乌市和慈溪市,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为 102.6 万人、100.9 万人、77.1万人。图图 1919:20202020 年长三角县域人口流动情况年长三角县域人口流动情况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驱动县域人口流动从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来看,县域经
70、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驱动县域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从 2020 年长三角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县域人口流动规模的散点图看(图 20),二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县,人口净流入量越大,反之,则人口净流出量越大。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1 图图 2 20 0:20202020 年长三角县域人均年长三角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流动与人口流动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6.6.长三角第二产业仍是重要支撑,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长三角第二产业仍是重要支撑,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 一是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一是第二产业
71、占比最高。2022 年,长三角县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7.1%、47.2%、45.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最高,比第三产业高 1.5 个百分点。二是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明显,但明显,但低低于长三角总体水平。于长三角总体水平。2010-2022年,长三角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1.3 万亿元上升至 4.8 万亿元,增长 2.7 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35.6%上升至 45.7%,上升 10.1 个百分点(图 21)。相比而言,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4.47 万亿元上升至 16.14 万亿元,增长 2.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44.7
72、%上升至 55.8%(图 22)。-90-60-3003060901200510152025人口净流动(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2 图图 2 21 1:长三角县域三次产业结构(:长三角县域三次产业结构(%)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 22 2: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三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但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但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2022 年,长三角县域第二
73、产业增加值由 1.96 万亿元上升至 4.95 万亿元,增长 1.5 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54.0%下降至 47.2%,下降 6.8 个百分点。相比而言,长三角第二产业增加值由 4.98 万亿元上升至 11.73 万亿元,增长 1.4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49.9%下降至 40.5%。由此可见,第二产业仍是县域010203040506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010203040506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
74、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3 经济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根据 2022 年长三角 152 个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及拟合趋势线,县域第二产业占比越高,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越大(图 23)。图图 2 23 3:2022022 2 年长三角县域第二产业占比与地区生产总值年长三角县域第二产业占比与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四是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四是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75、。县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空间载体,近年来,长三角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虽有所下滑,但仍显著高于长三角整体水平。2010-2022 年,长三角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由 3791.2 亿元上升至 7429.1 亿元,增长 0.96 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10.5%下降至 7.1%,相比而言,长三角第一产业增加值由 5447.2 亿元上升至 10762.9 亿元,增长 0.98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则由 5.4%下降至 3.7%。7.7.消费对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有所增强,但省际差异较为明显消费对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有所增强,但省际差异较为明显 从长三角层面来看,一是从长三角层面来看,一是消费
76、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有所增强。2010-2023年,长三角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1.1 万亿元上升至 4.1 万亿元,增长 2.8倍,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29.7%波动上升至 37.0%(图 24)。二是二是县域消费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从局部与总体对比来看,近年来,长三角县域社-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2040608010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二产业占比(%)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4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虽有所收窄,但
77、前者依然小于后者。2023年,前者比后者低 2.2 个百分点。三是三是县域消费增速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2011-2023年,长三角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 17.5%波动下降至 7.8%。相比而言,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 19.1%波动下降至 7.6%(图 25)。图图 2 24 4:长三角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长三角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额及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及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 25 5:长三角县域和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长三角县域和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
78、研究院 25272931333537394143011223344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长三角县域社零(万亿元)长三角县域社零占比(%)长三角社零占比(%)-50510152025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长三角县域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5 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县域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社会消
79、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县域的比重有所下降,安徽省占比明显提升。的比重有所下降,安徽省占比明显提升。2010-2023 年,江苏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 43.0%下降至 40.2%,下降2.8 个百分点。浙江省占比由 40.4%下降至 34.0%,下降 6.4 个百分点。安徽省占比则由 16.5%上升至 25.8%,上升 9.3 个百分点(图 26)。图图 2 26 6:苏浙皖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县域比重(:苏浙皖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县域比重(%)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8.8.长三角县域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提升,但梯度分长三角
80、县域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提升,但梯度分化化较大较大 长三角县域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提升。长三角县域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提升。2015-2023 年,长三角县域进出口总额由 3495.5 亿美元上升至超 5600 亿美元,增长约 60%。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省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省县域县域对外贸易规模最大,浙江省增速最快,安徽对外贸易规模最大,浙江省增速最快,安徽省量级最小。省量级最小。2015-2023 年,江苏省县域进出口总额由 2026.0 亿美元上升至2757.0 亿美元,增长 36%。浙江省县域进出口总额由 1364.5 亿美元上升至 2661.0亿美元,增长 95%。安徽省县域进出口总额由 10
81、4.9 亿美元上升至 190.0 亿美元,增长 81%。0102030405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江苏占比浙江占比安徽占比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6 从县域层面来看,长三角县域对外贸易从县域层面来看,长三角县域对外贸易规模规模梯度分化明梯度分化明显。显。2023 年,长三角进出口总额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县域有 1 个(江苏省昆山市)。进出口总额在500-1000 亿美元之间县域也有 1 个(浙江省义乌市)。进出口总额在 100
82、-500亿美元之间的县域 9 个(张家港、江阴、常熟、慈溪、太仓、余姚、平湖、诸暨、海宁)。进出口总额在 10-100 亿美元之间的县域有 53 个。进出口总额在10 亿美元以下的县域高达 80 个9(图 27)。图图 2 27 7:20232023 年长三角县域进出口金额年长三角县域进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9.9.长三角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但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依然长三角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但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较大 一是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态势。一是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态势。本报告使用长三角 152 个县域城镇与 9 由于部分县域
83、进出口数据缺失,故各项之和小于 152。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7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考察县域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核密度估计可知,2015-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左移,表明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缩小态势(图 28)。二是欠发地区的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二是欠发地区的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城乡收入较大的县域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西北部、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等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苏北、浙北以及安徽省合肥市周边各县(图29)。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 20 个
84、县域均来自安徽省。其中,安徽省石台县、潜山县、绩溪县位列前三。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县域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图图 2 28 8: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估计: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估计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38 图图 2929:2022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年长三角县域城乡收入差距1010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10.10.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 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且明显低于长三角整体财政自给长三角县
85、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且明显低于长三角整体财政自给率。率。2010-2023 年,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由 62.5%波动下降至 54.8%(图 30)。县域财政自给率的整体走势与长三角地区财政自给率保持一致,但明显低于长三角整体财政自给率。2010年,县域财政自给率与整体财政自给率相差 13.9 个百分点。2023 年,二者差距略微缩小至 12.3 个百分点,长三角县域财政压力依然值得关注。10 通过县域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衡量。数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则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
86、024 年第 3 期 39 图图 3 30 0: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安徽省县域财政自给率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安徽省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2023 年,江苏省县域财政自给率由 79.1%下降至 61.9%,下降 17.2 个百分点。浙江省县域财政自给率由 68.2%下降至 58.1%,下降 10.1个百分点。安徽省县域财政自给率由 30.9%上升至 40.0%,上升 9.1 个百分点(图 31)。图图 3 31
87、 1:苏浙皖县域财政自给率(:苏浙皖县域财政自给率(%)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县域财政自给率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县域财政自给率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2023 年,长三角县域财政5055606570758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长三角地区财政自给率0204060801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88、(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0 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县域分别是常熟市(110.9%)、太仓市(103.1%)和张家港市(101.1%),均位于苏南。县域财政自给率排名后三位的县域分别是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13.8%)、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17.4%)和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19.3%),分布于浙西南和皖南两个欠发达地区(图 32)。图图 3 32 2:20232023 年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年长三角县域财政自给率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11.11.长三角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县域存款余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占比占比 从存款来看,长三
89、角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从存款来看,长三角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占比占比超过长三角住户存款的三超过长三角住户存款的三分之一。分之一。2010-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由 2.1 万亿元上升至 9.2万亿元,增长 3.5 倍。2015-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占长三角住户存款余额的比重在 33%-36%之间上下波动(图 33)。2016-2022 年,长三角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增速由 12.6%上升 19.2%。相比而言,长三角地区住户存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1 款余额增速由 9.6%上升至 21.7%(图 34)。图
90、图 3 33 3: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万亿元)及占比(: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万亿元)及占比(%)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3 34 4:长三角县域与:长三角县域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存款余额增速(存款余额增速(%)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贷款来看,县域贷款余额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不及长三角贷款余从贷款来看,县域贷款余额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不及长三角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额的四分之一。2010-2022 年,长三角县域贷款余额由 2.9 万亿元上升至 13.9 万亿元,增长 3.8 倍。县域贷款余额占长三角地区贷款余
91、额比重由 21.1%波动上升至 24.6%(图 35)。2016-2022 年,长三角县域贷款余额增速由 15.0%波动上升010203040024681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占比(右轴)051015202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长三角县域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2 19.1%。相比而言,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增速由14.8%波动下降至13.2%(图36)。图图 3
92、 35 5:长三角县域贷款余额(万亿元)及占比(:长三角县域贷款余额(万亿元)及占比(%)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3 36 6:长三角县域与:长三角县域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增速(贷款余额增速(%)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综合来看,虽然长三角县域存款余额占比明显高于县域贷款余额占比,但近年来长三角县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长三角整体贷款增速,县域贷款需求潜力正在得到进一步发挥。0510152025300481216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长
93、三角县域贷款余额长三角县域贷款余额占比(右轴)0510152025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长三角县域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3 12.12.总结与启示总结与启示 近年来,长三角县域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对长三角经济总量的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成为了长三角经济的“稳定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要坚定不移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为长三角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县域力量,示范引领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同时,长三角不同县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94、分化态势有所加大,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县域财政自给率呈波动下降态势。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关于推动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要求,探索不同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努力缩小长三角不同县域间发展差距。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工业强则县域强。要始终将工业发展作为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保持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其次,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找准县域消费市场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综合施策,进一步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最后,县域贷款市场需求正持续释放,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
95、,强化县域资源配置,优化金融供给质效,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培育自身业务新的增长点。(三)(三)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未来路径与政策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未来路径与政策 1.总体思路:紧扣引领示范,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紧扣引领示范,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县域经济基础扎实、优势独特,未来发展要紧扣引领示范这个战略任务,聚焦城乡融合发展这个战略重点,锚定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战略目标,充分激发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4 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96、借鉴。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走好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长三角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对长三角、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提升,不断开创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全国前列。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推动共同富裕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动共同富裕中走在全国前列。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着力点从侧重相对数转向
97、相对数和绝对数并重,乃至更加突出绝对数的增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推动长三角县域共同富裕不断实现新突破。2.主要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主要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实际出发,系统谋划长三角县域经济未来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处理好县域与非县域、城镇与农村、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的协同关系,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坚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以现代化特色产业
98、体系构建为首要任务,以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为重要着力点,以深化县域重点领域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5 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县域金融供给质效为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支持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特色特色发展。发展。科学把握长三角不同县域自然资源、区位特征、文化传统等因素差异,突出因地制宜,绝不搞齐步走或“一刀切”模式,支持各县域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彰显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百花齐放”的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格局。3.探索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经
99、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长三角不同类型县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划分标准域划分标准 长三角不同县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本报告按照县域经济规模、资源禀赋等条件,将长三角 152 个县域划分为 5 种不同类型:一是全面发展型,指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在 1000 亿元以上的县域,共 33 个,该类型县域经济发达,头部县域发展水平超过部分中西部省份和省会城市。二是特色发展型,指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在 500-1000 亿元之间的县域,共 42 个,该类型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特色优势突出,多是特定领域的“单项冠军”。三是稳健发展型,指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在 200-500 亿元之间的县域,该类型县域数量最多,达 57 个,且
100、多为传统农业县。四是加力支持型,指的是地区生产总值低于 200 亿元的县域,共20 个,该类型县域发展相对落后,亟需政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在后续研究分析中,我们还特别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上海虽然进入“无县时代”,但郊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报告将大都市郊区划入县域经济研究范畴。二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6 理权改革”,长三角地区拥有一批特大镇,其规模和实力远超许多中西部县域,推动特大镇发展也是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
101、之义,因此本报告将特大镇一并纳入研究。从以上出发,本报告将长三角县域划分为 6 个类型(表 3)。表表 3 3: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划分标准及特点: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划分标准及特点 序号序号 类型类型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 特点特点 县域数量县域数量 1 全面发展型 超过 1000 亿元 经济发达,资源禀赋突出,头部县域实力超过部分西部省份和省会城市 33 个 2 特色发展型 500-1000 亿元之间 特色优势明显,包括能源资源型、生态文旅型、外向经济型、劳务输出型等 42 个 3 稳健发展型 200-500 亿元之间 经济不发达,多为传统农业县 57 个 4 加力支持型 低于 200 亿元 经济
102、相对落后,资源禀赋不突出,人口较少 20 个 5 大都市郊区-地处大都市中心城区周边的郊区 上海崇明、金山等郊区 6 特大镇 超过 100 亿元 具备较大的人口规模、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等(2)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发展路径长三角不同类型县域发展路径 全面发展型:科创引领,制造全面发展型:科创引领,制造业业为本为本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对接国内外科创高地,大力度、批量化引进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长三角县域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导向,统筹做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
103、业培育,推动县域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优势更加明显、效能更加突出。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制造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比相对稳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7 定。营造良好的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谨防制造业在县域内的盲目退出和无序外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和非经济实力双提升,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全面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型:做强特色,提升实力特色发展型:做强特色,提升实力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推动特色发展型县域错位
104、发展,提升发展能级。对于能源资源型县域,要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谋划布局,抢占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生态文旅型县域,要深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合理规划并持续完善县域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提升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体验。对于外向经济型县域,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导县域外贸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新需求,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对于劳务输出型县域,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
105、创业贷款担保及贴息等扶持政策,畅通农民工及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通道。稳健发展型:稳健发展型:聚焦“三农”聚焦“三农”,推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全面振兴 对于稳健发展型县域,要切实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各项耕地保护措施落地见效。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序推进县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耕地量增质升。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8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差异化发展乡村
106、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农业新业态。强化科技赋能,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农业作业精度和效率,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场景,推动农村新产业蓬勃发展。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人才培育平台的主体作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力加力支持型:内外合力,共促发展支持型:内外合力,共促发展 从内部看,要提升相对落后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是立足县域自身特点,挖掘切实可行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避免过度求全求大求高精尖。另一方面要探索推进“人口小县”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供养
107、压力,把有限的财力更多投入到县域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从外部看,要加大对相对落后县域的资源倾斜力度。一方面强化优化资源统筹,加大对相对落后县域的转移支付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布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探索完善长三角发达县域与落后县域的结对帮扶关系,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方式,为相对落后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都市郊区:立足特色优势,提升现代化水平大都市郊区:立足特色优势,提升现代化水平 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聚焦农业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108、,加快构建一批农业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49 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全面提升大都市郊区与中心区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规划方面,通过全域规划,把握好乡村建设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形态互补、功能互促的发展格局。建设方面,加大郊区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郊区农村基础服务覆盖面。治理方面,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郊区农村治理水平。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化“地租经济”,摆脱以出租物业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形成物业租赁、实业投资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级平台作用,统筹配置集
109、体资产、土地、项目、财政扶持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大镇:扩权改革,破解难题特大镇:扩权改革,破解难题 要以扩权改革为主线,从财政和人员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特大镇“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财政方面,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特大镇财政体制。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县镇分成比例,加强县级财政向镇级下沉力度,为特大镇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财力支撑。建立健全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机制,加强对特大镇重大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人员方面,借助多方力量,推进扁平化治理模式。按照特大镇的人口规模和管理服务内容,推动县级政府人员编制向特大镇下沉。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购
110、买公共服务机制,推动由社会力量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在此基础上,对于少数设市条件成熟的特大镇,可秉持“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撤镇设市”。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0 4.综合施策,完善支持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综合施策,完善支持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1)加快构建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县域特色产业体系,融入区域强链补链建设,融入区域强链补链建设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县域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长三角一体化发
111、展规划目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的部署要求,深度嵌入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南京、杭州等都市圈产业体系,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状况等,找准县域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突出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探索建立有效的产业转移对接平台,通过财税分成、利益共享等方式,支持长三角大都市、市域非核心产业和产业非核心环节向县域转移。强化县域产业园区和产业平台建设,完善县域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提升县域产业承接能力,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聚焦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优势,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112、”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瞄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积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强化完善当地产业链。(2)充分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 坚持把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着力提高县域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并引导企业针对县域市场使用场景进行产品升级与创新,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强化县域市场综合商业服务能力。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布局县域市场,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满足县域居民便利消费、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113、期 51 就近消费需求。完善县域消费基础设施与供应链体系。重点完善县域充电桩建设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释放县域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加大力度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补齐冷链物流等发展短板。根据县域自身财力状况,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提标”,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消除县域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县域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3)不断深化县域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县域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把深化县域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吸收借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结合片区、浙江嘉湖片区改革试点经验,按照党的
114、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深化改革,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县域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加快推进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办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制度,明确入市范围、入市主体、入市方式、入市程度,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各县域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收益集体和个人分配指导意见,建立兼顾
115、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按照城乡融合和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2(4)逐步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 坚持把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总结推广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典型做法,多种途径提升县域农民收入水平,努力缩小长三角县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以高质量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打造平等
116、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组织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增强农民工转岗就业的素质和能力。以多元化创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着力打造一批农民创业平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改革创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富农机制,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居民特点开发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理财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投资渠道。以政策保障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坚持农业农村优
117、先发展,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5.优化供给,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质效优化供给,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质效 商业银行要强化政策研究,配套差异化资源,坚持把提升金融供给质效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做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领域金融支持,为外出打工与返乡工作人群提供有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在争取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持续推动县域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3(1)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
118、科技金融服务,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专业指导,以各县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一批特色业态县域支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形成产业、小微、商户、农户、居民的闭环式服务链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探索打造“一县一策、百县百态”的特色业态县域金融服务模式,服务县域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中心城市-县域”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是对长三角县域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金融支持“中心城市-县域”产业合作力度,特别是跨省园区共建、产业分工合作、科技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等领域。(2)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打造普惠“信
119、贷+”综合金融服务。重点构建涵盖贷款、存款、结算、账户、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全量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支付结算、普惠贷款、贸易融资、汇率避险、普通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加强对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态循环农业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开发兼具绿色与普惠特性的金融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物范围,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抵质押物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处置、风险分担等全流程配套服务。提升文旅场景金融服务能力。以长三角县域农文旅资源为切入点,加强场景赋能,为区域
120、内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提供融资支持;为重点景区及周边酒店、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4 民宿等小微商户提供手续费优惠、专属信贷产品;为广大文旅消费者提供支付优惠、消费分期、以及涵盖出游、出行、住宿、美食等场景的多元优惠活动。(3)加大县域个人金融支持,服务消费升级加大县域个人金融支持,服务消费升级 服务县域消费升级。聚焦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场景,结合三农、务工、老年客群消费习惯,创新产品、定价、服务,更好满足民生消费领域的融资需求。在县域流动人口的健康养老、子女教育、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方面,可以着力加强跨区域、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的联
121、动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的融合度,以及服务类信用消费的便捷性和易得性。(4)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指数、碳金融等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支持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绿色新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绿色产业培育发展等。同时加大对县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金融支持。(5)加强综合服务,提升金融供给质效加强综合服务,提升金融供给质效 加强撮合、消费帮扶、金融培训等特色服务。积极
122、为县域企业搭建撮合、农产品展销平台,助力产销衔接。强化与地方招商局等政府部门对接,组织开展脱贫县农副产品进餐厅展销、引入特色食品等系列消费扶贫工作,以此类特色金融服务作为小切口、小抓手,提升县域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可以以政府评定信用示范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为契机,积极推进“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对各类农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 55 业经营主体等进行批量准入或授信,重点支持信用村、信用户所需资金。构建数字化乡村金融服务生态。持续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域链、物联网、5G 音视频、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在乡村金融服务
123、领域应用场景,如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激活“三农”数据;引入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开展主粮作物、渔排养殖的动态监测试点等,打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数据障碍。(6)强化资源配置、政策保障与风险管理,持续释放发展潜能强化资源配置、政策保障与风险管理,持续释放发展潜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支持不同类型县域机构人员和人事费用配置,持续开展基层员工专业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分支行之间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向人才交流,提高业务专业能力,更加紧密服务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强化资源配置。构建县域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白名单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小微企业等领域倾
124、斜。此外,可建立发达地区与县域经营机构的帮扶机制,加强业务协同与联动。强化风险防范。县域经营机构应密切关注当地社情、民情、民间借贷等信用环境情况,加强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内外部风险隐患的预判分析和处理,守住第一道防线。省市分行业务部门加强业务监测,提升对异常数据、波动数据的关注度,严防弄虚作假,做好资产质量管控。免责声免责声明明 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研究院院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 邮编:邮编:100818 电话:电话:+86-10-66594264 传真:传真:+86-10-665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