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4年6G通感算智融合原生基座技术白皮书(1.0)(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2024年6G通感算智融合原生基座技术白皮书(1.0)(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前前言言随着 5G 产业应用的持续发展,与个人通信的标准化模式不同,行业需求展现出定制化、差异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对通信服务提出了灵活性、敏捷部署、简便使用和成本效益等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孪生,智慧泛在16G 愿景的提出,以及 6G 典型场景的明确,6G 将实现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的转变,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维能力内生融合成为业界共识。本白皮书旨在阐述 6G 通感算智融合的原生基座技术,包括其提出的背景与挑战、内涵与特点及对应的技术方案等。中国移动与未来产业的合作伙伴一直在积极推动业界开展 6G 通感算智融合的深入研究,并期望通过开放的基础底座、服务能力和合作范式,汇聚产业生态各方
2、智慧,共同探索 6G 的全新创新模式。我们期待与产业伙伴的深度合作与多元创新,共同推进 6G 创新步伐,实现多维开放和众创共赢。目目录录1.6G 通感算智融合的需求与驱动力.11.1 差异化场景按需定制需求.11.2 多维能力内生融合需求.22.6G 通感算智融合的原生基座技术内涵.33.底座-通感算智融合的异构硬件.43.1 通感算智融合的异构硬件面临的挑战.43.2 相应技术方案.54.内核-通感算智融合的多维能力.74.1 通感融合.74.1.1 通感融合面临的挑战.84.1.2 相应技术方案.84.2 通算智融合.104.2.1 通算智融合面临的挑战.104.2.2 相应技术方案.11
3、5.中枢-通感算智融合的按需服务.135.1 平台化服务网络面临的挑战.135.2 相应技术方案.146.总结与展望.17缩略语列表.19参考文献.2011 1.6G6G 通感算智融合的需求与驱动力通感算智融合的需求与驱动力1.11.1 差异化场景按需定制需求差异化场景按需定制需求随着 5G 技术的持续演进,行业应用需求愈发呈现出定制化、差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从而催生了一系列对网络的核心需求:灵活定制灵活定制:在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上,不同行业间展现出对性能的差异性需求,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需求,客户不仅期待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匹配其需求。通过灵活定制,按需提供包括通信、感知、计算、AI 以及安全在内
4、的多维能力服务,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并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敏捷部署敏捷部署:行业客户的需求灵活且多变,其改造需求提出后往往期望能够迅速实施与部署,例如某些功能的升级,需要快速完成功能定义与实现,并在局部环境快速部署,例如工厂和车间所涉及的基站上完成改造。因此,针对定制化的行业要求,除了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外,还需适应市场节奏,快速交付与部署,确保时间效益的最大化。简便使用简便使用:定制服务不仅需要操作简便,还需要拥有完善的服务保障,确保客户体验的无缝衔接。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繁琐的操作,能够即时获取所需的能力服务,做到产品互联网化、销售全流程线上化、使用简便化。成本敏感
5、成本敏感:由于信息化改造预算有限,众多行业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改造时希望基础设施能力更加经济与高效,其需求不局限于网络连接的带宽、时延等方面,例如面向智能化的应用,需要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以可控的成本提供包括感知、计算、AI 在内的多维服务。6G 将在 5G 基础上实现向产业互联网的充分发展,场景更加丰富多样2,多样化、差异化的场景及新业务对通信网络的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性能要求,并催生了感知、计算、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强烈需要。21.21.2 多维能力内生融合需求多维能力内生融合需求针对差异化、多样化的行业应用需求,业界对 6G 愿景展开深入研究。国际电信联盟(ITU-R)在IMT 面向 2
6、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3中将 5G 三大典型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和拓展为六大场景。图 1 6G 能力六角随着信息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客户往往需要连接、计算和 AI 等多维能力融合服务。在当前阶段,这些能力往往以外挂的方式叠加在 5G 网络上,例如通过引入 NWDAF 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以此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然而,5G 阶段外挂式设计的效率与效果均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独立烟囱式支持效率差,另一方面难以实现能力间协作,服务质量难以保障。6G 扩展了 5G 的边界能力,将 5G 的传统通信能力三角